中國企業哪家強?那得問問《財富》排行榜!
近期,《財富》中國500強利潤榜正式公布,這份以“賺錢能力”為核心的榜單,讓不少網友直呼“顛覆認知”。華為以8672億元營收、22.4%的同比增長強勢領跑科技行業,利潤卻僅排第18;臺積電營收不足華為七成,凈利潤卻狂甩華為3倍;而第一名的凈利潤更是高達508億美元,相當于6個華為!
華為排名第18
先看最具爭議的華為。2024年,華為營收突破8672億元,同比增長22.4%,這份成績單足以讓全球科技巨頭側目。但榜單顯示,其凈利潤僅84億美元,在500強中排第18位,甚至低于茅臺、騰訊。
為何“營收巨人”成了“利潤矮子”?作為全球科研投入最高的中國企業,華為2024年研發費用高達1615億元,占營收比例18.6%,在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榜上排名第六,僅次于谷歌、微軟、蘋果等巨頭,甚至超過了三星。
更驚人的是,華為全球十多萬員工中,研發人員占比高達55%左右,每2個員工里就有1個在搞科研。從芯片到操作系統,從5G基站到自動駕駛,華為的研發幾乎覆蓋了科技產業的“無人區”。就像余承東說的:“華為是來補國家短板的,不是來當行業掠奪者的。”
當別的企業忙著“降本增效”時,華為卻在啃下一個個“硬骨頭”,比如華為昇騰芯片性能追平英偉達H20,甚至在AI訓練效率上逼近H100,直接讓美國商務部緊急“放行”H20對華出口,背后正是千億研發砸出來的底氣。
但高投入必然攤薄利潤,2024年華為凈利潤率僅9.7%,比騰訊、阿里低了一大截。可正是這種“利潤讓渡”,讓中國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領域撕開了技術封鎖的口子。
臺積電排名第四
再看榜單上的“利潤黑馬”臺積電。2024年,臺積電營收901億美元(約6454億元),僅為華為的74%,凈利潤卻高達360.87億美元,是華為的4.3倍,在利潤榜上穩居第四。
憑什么一家“代工廠”比科技巨頭還能賺?因為“壟斷性定價權”。作為全球芯片制造的“隱形王者”,臺積電掌握著5nm、3nm先進制程的絕對話語權,全球70%以上的高端芯片都要經它之手生產,包括蘋果A系列處理器、英偉達AI芯片、AMD處理器等“搖錢樹”產品。
2024年,臺積電5nm制程芯片出貨量占全球85%,單瓦成本比三星低15%,良率卻高出10個百分點。這種“技術護城河”讓它敢把代工價格抬到“天價”:比如造一顆先進工藝處理器,成本360元,毛利率常年維持在50%以上。英偉達的H100芯片,售價3萬美元,臺積電造一顆300美元,合計2000多元,堪比印鈔機。
更關鍵的是,臺積電在許多非先進工藝方面不用承擔研發風險,客戶設計好芯片,它只負責“照圖加工”。這種“輕資產+高壟斷”模式,讓它成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收費站”,躺著就能把錢賺了。
第一名有點猛!
而真正讓網友“破防”的,是穩坐榜首的工商銀行。
2024年,工行凈利潤508億美元,不僅是華為的6倍,更是臺積電的1.4倍,相當于每天凈賺1.39億美元。一家銀行憑什么比科技巨頭、全球工廠還能賺?
答案藏在“中國經濟的基本盤”里,作為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工行2024年總資產達48萬億,管理著中國近1/5的居民儲蓄,發放了超過12萬億元的企業貸款,光是利息差就能拿不少。它的公司客戶超1000萬家,個人客戶達7億左右,利潤可想而知,第一名也是實至名歸。
或許有人會問:華為這樣“犧牲利潤”值得嗎?看看英偉達H20芯片解封,看看國產智能駕駛技術的提升,再看看國產智能手機,AI產業的突飛猛進,中企每多投入一塊錢的研發投入,國家就少一分被卡脖子的風險。
當然,真正的強國,既需要華為這樣的“國之重器”,也需要健康的產業生態,讓搞科技的敢投入,讓做實體的能賺錢,這才是中國經濟真正的“硬核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