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的北京。人民大會堂內,辛亥革命周年紀念大會正在隆重舉行。會場內座無虛席,來自海內外的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在第一排的嘉賓席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襟危坐,他穿著筆挺的黑色西裝,胸前別著一枚小小的黃埔軍校紀念章。
"默庵同志!"一個熟悉的聲音從身后傳來。
老人緩緩轉身,只見鄧穎超正快步向他走來。歲月在她臉上刻下了皺紋,但那溫和的笑容依然如故。
"穎超同志!"李默庵連忙起身,雙手微微顫抖。
鄧穎超緊緊握住他的手,眼圈已經紅了:"默庵,你終于回來了。這些年你去了哪里?恩來好一個找你啊......"
這句話像一把鑰匙,瞬間打開了記憶的閘門。李默庵的眼前浮現出五十多年前黃埔軍校的操場,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周恩來站在講臺上,向學員們講述革命理想的場景。
01
"周主任......"李默庵的聲音哽咽了,"我對不起周主任......"
鄧穎超搖搖頭,從口袋里掏出一方手帕:"恩來臨終前還在念叨你。他說,'小超啊,要是能找到默庵該多好......'"
李默庵再也控制不住,淚水奪眶而出。會場里的人們都安靜下來,看著這對久別重逢的師生,仿佛看到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讓我們把時光倒回1924年的廣州。黃埔軍校的操場上,烈日炎炎。一群年輕學員正在練習隊列,汗水浸透了他們的軍裝。
"李默庵!出列!"教官大聲喊道。
一個瘦高的青年快步走出隊列,標準的軍姿讓人挑不出毛病。
"從今天起,你擔任本班班長。"教官拍了拍他的肩膀,"聽說你是從湖南來的?"
"報告教官,是的!"李默庵響亮地回答,"我和陳賡大哥一起來的。"
不遠處的政治部辦公室里,周恩來正在翻閱學員檔案。他拿起一份檔案,對身邊的陳賡說:"你這個湖南小老鄉不錯啊,各科成績都是優等。"
陳賡笑著點頭:"周主任好眼力。李默庵確實是個好苗子,就是有時候太較真。"
"較真好,革命就需要較真的人。"周恩來合上檔案,"你多和他聊聊,這樣的年輕人應該了解我們的黨。"
幾天后的一個傍晚,李默庵正在宿舍擦槍。陳賡推門進來,神秘地說:"默庵,跟我去見個人。"
"誰啊?"李默庵好奇地問。
"到了你就知道了。"
他們來到政治部的一間小會議室。推開門,李默庵驚訝地發現周恩來正坐在里面。
"周主任好!"他立刻立正敬禮。
周恩來笑著示意他坐下:"別拘束。我聽陳賡說,你對當前時局有些獨到見解?"
李默庵有些緊張:"我...我只是覺得,現在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我們軍人應該......"
"應該怎樣?"周恩來目光炯炯。
"應該為老百姓打出一片新天地!"李默庵脫口而出。
周恩來滿意地點點頭:"說得好。那么,你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嗎?"
1925年初的一個夜晚,黃埔軍校的小禮堂里,李默庵面對黨旗莊嚴宣誓。儀式結束后,周恩來握著他的手說:"你是黃埔學生中第一個加入共產黨的,開了個好頭!"
02
然而好景不長。1926年中山艦事件爆發后,蔣介石開始清黨。一天,李默庵被叫到校長辦公室。
"默庵啊,"蔣介石和顏悅色地說,"你是湖南人,我也是湖南人的女婿,咱們算是半個老鄉。現在局勢動蕩,你要想清楚自己的立場。"
李默庵低頭不語。蔣介石繼續說:"你在共產黨那邊,不過是個小兵。來我這里,我保你前途無量。"
幾天后,李默庵在《黃埔日報》上公開發表退黨聲明。消息傳出,周恩來怒不可遏,立即派人把他叫到政治部。
"李默庵!"周恩來拍案而起,"你是黃埔學生中第一個參加共產黨的,也是第一個退出共產黨的!開好頭的是你,干壞事的也是你!"
李默庵低著頭:"周主任,我......"
"別叫我主任!"周恩來罕見地失態了,"你太讓我失望了!"
這段往事讓李默庵在多年后仍羞愧難當。1936年西安事變后,他在西安駐防。一天,衛兵匆匆來報:"師座,門口有位周先生求見。"
"哪個周先生?"李默庵漫不經心地問。
"他說...他說是您黃埔的老師。"
李默庵手中的鋼筆啪嗒一聲掉在地上。他三步并作兩步跑到大門口,果然看見周恩來站在那里,風塵仆仆卻依然精神矍鑠。
"周...周主任!"李默庵的聲音有些發抖。
周恩來微微一笑:"默庵,別來無恙啊。"
那天,他們在師部談了整整三個小時。臨別時,周恩來意味深長地說:"默庵,記住,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自己是個中國人。"
03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李默庵任第14軍軍長,在山西忻口與日軍血戰。戰斗間隙,他特意去八路軍辦事處找周恩來請教戰術。周恩來毫無保留地分享了游擊戰的經驗,還派了幾個參謀去協助他。
"周主任,"李默庵感慨地說,"要是國共能一直這樣合作該多好。"
周恩來拍拍他的肩膀:"只要心中有百姓,我們永遠都是同志。"
1949年,李默庵參與策劃湖南和平起義,但因故未能成功。8月,他在香港與44名國民黨將領聯名通電起義。消息傳到北京,周恩來欣慰地說:"默庵終于回到了正確的道路上。"
然而此后,李默庵卻音訊全無。周恩來多次派人打聽,卻始終找不到他的下落。1975年冬,病重的周恩來躺在病床上,對鄧穎超說:"小超,我這一生有個遺憾,就是沒能再見默庵一面......"
此刻,在1981年的紀念會現場,李默庵握著鄧穎超的手,老淚縱橫:"師母,我...我愧對周主任的教誨啊!"
鄧穎超輕輕拍著他的手:"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恩來在天之靈,一定會欣慰的。"
會后,李默庵在日記中寫道:"今日見到穎超同志,如見恩師。周主任一生為國為民,我雖曾誤入歧途,幸得晚年幡然醒悟。唯愿以余生之力,促進祖國統一,告慰恩師在天之靈。"
1990年,86歲高齡的李默庵終于回到祖國定居。他擔任黃埔同學會副會長,積極推動兩岸交流。2001年,李默庵在北京安詳離世。臨終前,他對家人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死后,骨灰要撒在黃河...那里,連著長江...連著臺灣海峽......"
在另一個世界,或許周恩來正在微笑著迎接這位迷途知返的學生。他們的故事,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變遷,也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師生情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