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來,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牽動著全球的目光,從科技領域的較量到貿易壁壘的設立,從政治層面的對抗到臺海局勢的升溫,不少民眾開始擔憂兩國是否會走向沖突。
對此,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曾表達過深刻見解:在他看來,中美之間在多個議題上確實難以達成共識。
從當前形勢來看,崔先生的判斷無疑是準確的。而造成這種分歧的深層原因,主要源于四個方面……
崔天凱
崔天凱先生是中國外交界的杰出代表,其職業生涯為中國外交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于1952年出生于上海,青年時期前往黑龍江省愛輝縣擔任知識青年,這段基層經歷使他深刻理解社會現實,為其日后外交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后,他進入上海師范大學外語系學習并留校任教,后又在該校攻讀研究生學位,并在北京外國語學院聯合國譯員培訓班進修,逐步建立起扎實的語言能力與廣闊的國際視野。
步入外交系統后,他先后在外交部國際司擔任隨員、三等秘書,并在多個部門歷任副處長、處長、參贊及外交部發言人等關鍵職務。
2007年至2009年,他出任中國駐日本大使,在任期間積極促進中日友好關系發展,妥善處理雙邊事務。
2013年4月,他接任中國駐美大使一職,連續八年堅守崗位,歷經奧巴馬、特朗普和拜登三屆政府。
憑借豐富的外交實踐,崔天凱先生對國際局勢的理解極為深刻,即便退休后,他仍活躍在國際事務交流平臺上。
就在今年7月初,北京舉辦的世界和平論壇上,他發表了重要演講,明確指出:中國的目標是實現自身發展與提升,既無意稱霸全球,也堅決反對任何國家謀求單極霸權。
這番講話直擊問題核心,展現了他對國家發展路徑與全球秩序的精準把握。
談及中美關系,崔天凱先生始終保持著理性與清醒。他指出,中美在多個層面的對話之所以難以取得實質進展,是因為在美國八年的工作經歷讓他深刻意識到,美方并不真正愿意與中國開展平等對話。
奧巴馬政府時期,雖然在表面上強調合作,但在經濟與科技領域對中國持續施壓;特朗普政府則更進一步,發動了多輪貿易戰。
拜登政府上臺后,在經濟限制與技術封鎖方面延續了前政府的強硬立場,口頭上呼吁合作,實際行動卻并未發生根本性變化。
崔天凱的觀點直指問題核心,即美國并不真正愿意與中國展開平等交流與合作。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錯綜復雜,歸根結底,是四個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四種因素
首先,影響中美關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經濟利益的爭奪。
長期以來,美國試圖將中國鎖定在“世界工廠”的角色上,但這并非一種平等的協作關系——美國希望中國長期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專注于制造和出口低附加值產品,而將高端制造與核心技術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這不是一種主觀猜測,而是美國政府在多個場合所明確表達的戰略意圖。
但中國顯然不會接受這種安排。中國擁有14億人口,若長期停留在產業鏈低端,僅依靠微薄的加工利潤,既難以實現全民共同富裕,也無法滿足人民對更高生活質量的追求。
因此,向高端制造邁進、突破核心技術瓶頸,成為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在高鐵、5G、新能源等領域取得的快速進步,令美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了維護其技術優勢,美國接連出臺多項經濟制裁與科技封鎖措施,例如限制華為芯片供應、將多家中國機構列入“實體清單”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多輪經貿談判中,美方官員總是強調中國應承擔所謂“國際義務”,卻對取消自身制裁措施避而不談,其真實意圖是希望中國長期依附于美國主導的全球產業鏈。
其次,中美關系受阻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維護,即臺灣問題。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也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然而,美國卻將臺灣視為牽制中國發展的“工具”,不斷違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通過軍售、政客訪問等方式,干擾中國統一進程。
更有甚者,美國部分政治勢力暗中推動“以臺制華”戰略,甚至設想讓臺灣陷入代理人戰爭的泥潭,這種做法不僅嚴重破壞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更企圖讓中國人自相殘殺,其居心叵測,令人高度警惕。
第三大因素是軍事力量的對比與戰略博弈。作為長期的全球霸主,美國習慣于通過軍事優勢維持其全球主導地位,在世界各地設立軍事基地、構建軍事聯盟。
隨著中國國防力量的穩步發展,軍隊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這本是主權國家保障國家安全的正當行為,卻被美國視為對其霸權根基的“威脅”。
于是,美國在亞太地區加強軍事部署,頻繁與盟友舉行聯合軍演,試圖通過軍事威懾遏制中國崛起。
但實際上,中國始終堅持防御性國防政策,從未有過爭霸意圖,也從未主動發動過任何戰爭。
相比之下,美國才是軍事干預的慣常實施者,其在多個地區發動的戰爭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與人道災難。
目前,美軍在亞太地區駐扎數萬人,頻繁的軍事活動已經暴露出其破壞地區穩定的真實意圖。
最后一個關鍵因素是意識形態層面的分歧。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國人民根據自身國情和發展需要作出的自主選擇。
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長期秉持冷戰思維,對社會主義制度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見,將意識形態差異作為遏制中國的工具。
在他們的戰略認知中,與中國合作只是手段,遏制中國才是目的,因此在與中國的交往中缺乏誠意,經常將意識形態問題政治化,干擾兩國在經貿、科技等領域的正常互動。
正是這些復雜因素的疊加,使得中美關系如同兩條平行線,難以真正交匯。
中國始終秉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期待與美國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的合作關系,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但美國的種種行為卻背道而馳,不斷制造摩擦,挑起爭端。
世界足夠廣闊,完全能夠容納中美兩國共同發展。唯有合作共贏,才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正確方向,而對抗與遏制只會帶來雙輸。
希望美國能夠及時認清現實,摒棄零和博弈思維與霸權主義邏輯,與中國共同努力,推動雙邊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
參考信源:
澎湃新聞 世界和平論壇|崔天凱:推行泛安全化的國家,跳進了自己制造的困境
中國青年報 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中國要統一,沒什么好商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