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于當前全球局勢,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我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有人提出,假如俄羅斯解體,我們需要特別關注一片6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確保不會“失去”這片土地,那么,這樣的觀點從何而來呢?
另外假設中美發生沖突時我們應如何應對?萬一俄羅斯真的解體,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俄羅斯有可能會解體嗎?
俄烏沖突打了三年多,戰況越來越激烈。
俄羅斯為什么還死命硬撐?原因也很簡單,俄羅斯心里清楚,一旦后退,它就會面臨解體的風險。
到時候,整個俄羅斯都可能不復存在,你沒看錯,整個國家!
有人說這怎么可呢?俄羅斯的政治結構是聯邦制,共有85個聯邦主體,其中包括22個共和國、9個邊疆區、46個州等。
這些地方的獨立權利在俄羅斯憲法中是受限的,必須得到聯邦政府的批準才能分裂出去。
問題在于,假如俄羅斯的局勢惡化,真的有可能走向像蘇聯解體那樣的命運。
想想看,普京的忠實支持者卡德羅夫,車臣的總統,雖然對普京十分忠誠,但他一直沒能獲得俄羅斯高層的信任。
在俄烏戰爭中,卡德羅夫的車臣軍隊與俄軍的協同作戰差強人意,最后他甚至撤回了自己的軍隊。
如果普京下臺,而上臺的領導人不信任他,卡德羅夫能否繼續忠心耿耿,甚至有可能帶著自己的車臣軍隊去追求獨立,那就不好說了。
畢竟,車臣過去可不是沒有鬧過獨立,甚至曾經在杜達耶夫領導下走得很遠,最后才在車臣幾乎被滅族的情況下選擇與俄羅斯妥協。
更嚴重的是,普京一旦下臺,俄羅斯政府失去威信,軍隊戰斗力遭遇大幅下降,歐美勢力的挑撥就可能引發更多的聯邦主體不滿。
一旦有人帶頭,局面可能迅速失控,到那時,遠東地區的局勢可能變得尤為復雜。
所以,俄羅斯才這么拼命,不是因為好戰,而是因為它知道,一旦松手,下一次就可能不是戰爭,而是“消失”。
現在,雖然看著俄羅斯還沒面臨直接解體的威脅,但我們得做好最壞的打算,想想如果俄羅斯真的解體了會怎樣?
別忘了,早在沖突爆發前,不少智庫已經分析過這種情況。
他們說,一旦俄羅斯解體,烏克蘭、白俄羅斯這些國家可能會先遭殃。
說實話,地緣政治的格局將變得一團亂麻,誰也不敢保證會怎么收場,更重要的是,如果俄羅斯真解體,我們也得擔心自己的利益。
俄羅斯的土地太大了,西伯利亞和遠東占了大頭,就拿遠東來說,這片土地大約有617萬平方公里,靠近我們,還和我們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617萬平方公里的戰略重地
遠東這片土地,足足有六七百萬平方公里,面積比半個中國還大。
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這個數字背后藏著一段刻骨銘心的痛。
大約150年前,我們曾在這片土地上丟掉了比三個法國還要多的領土。
那時候的清朝正處于風雨飄搖的時期,列強們隨便來敲詐,尤其在和俄羅斯的對抗中,清政府真是吃了大虧。
1858年的《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北京條約》,讓中國丟了外東北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最讓人心疼的是海參崴。
本來是我們的領土,卻莫名其妙地被俄羅斯拿走,接著,俄羅斯通過中東鐵路不斷滲透東北,中國在自家門口都抬不起頭。
說到俄羅斯,別看它的國土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是西伯利亞和遠東,遠東一塊就有617萬平方公里。
這片土地和中國黑龍江、吉林直接接壤,歷史上也有著不少交情。
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繼承了這些土地,領土面積依舊是世界第一,但遠東卻沒得到太多開發,反而成了中國與它之間的“戰略分割線”。
如今,遠東成了中國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命脈,如果說中國東北的安全是靠一堵天然的防火墻來守護,那這道墻就是遠東。
一旦這道墻崩塌,東北的門戶一開,各種潛在威脅就會像寒風一樣灌進來,安全壓力瞬間成倍增加。
遠東不僅關乎安全,還關乎能源,中國每年大約五分之一的進口原油都來自俄羅斯,很多原油通過遠東的管道和港口進入。
東北三省的冬季供暖,也離不開遠東的天然氣,俄羅斯的木材、鉆石礦和稀有金屬,都是中國這臺工業機器的“血液”。
更別提每年數百億美元的貿易額和上百個“一帶一路”項目,遠東地區已經與中國緊密相連,四十萬在當地奮斗的中國人,構成了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網。
中國早有布局
從2018年起,中國就開始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大顯身手,放眼未來,發現這片地域潛力巨大,一不小心就打通了大門,開啟了合作新篇章。
這一年,中國在遠東的投資項目像雨后春筍一樣不斷涌現,總投資額一口氣達到了40億美元,涉及的領域廣泛,從基礎設施到能源資源,把中俄經濟緊緊聯系在一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兩條國際運輸走廊的建設——“濱海邊疆區-1號”和“濱海邊疆區-2號”。
這兩個大項目就像為中俄之間搭建了兩座經濟大橋,促進了貨物流通,縮短了運輸時間和成本。
而且,這還不止這些,未來吸引的過境貨物量預計高達4500萬噸!你能想象,這兩條走廊給兩國企業帶來了多少商機?
除了基礎設施,雙方還共同設立了地區發展基金,1000億元的資金池,為遠東的核電站建設、采礦等大項目提供了強大支持,像給這片荒原撒下了財富的種子。
原本資金短缺難以啟動的項目,現在有了資金保障,生機勃勃。
而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全球政治風云變幻,反倒讓中俄合作如同逆風中的旗幟,愈加穩固,即使外部形勢復雜多變,雙方的戰略信任和務實合作讓關系更加深厚。
到2025年,中國東北與俄遠東的合作水平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兩國政府間的合作機制更加完善,經濟領域的合作更是取得了豐碩成果,尤其是在能源、農業和工業等領域。
從中東線天然氣管道的順利通氣,到大規模的農業合作,雙方在多個領域的協作已經成效顯著。
通過這些合作,雙方不僅實現了互利共贏,也為地區的穩定貢獻了力量。
不過,我們也不能忽視未來的挑戰,盡管中國和俄羅斯在這片土地上收獲滿滿,但未來的局勢依舊復雜多變,需要我們保持警覺。
既要繼續深化與俄羅斯的合作,也要拓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伙伴,確保國家利益不受外界風云的干擾。
參考資料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