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再度遭遇無人機襲擊,防空警報劃破長空。
與此同時,俄羅斯政府宣布終止與德國長達三十年的協議。
曾經在冷戰后建立的合作信任,如今正式宣告破裂。
德國對烏援助持續加碼,歐盟接連出臺制裁措施……
俄歐之間是否還存在緩和空間?
烏克蘭無人機襲擊莫斯科,俄防空系統緊急出動
7月21日中午,莫斯科防空系統發出緊急警報。
多架無人機從多個方向接近首都。
俄羅斯軍方證實,此次襲擊由烏克蘭軍方組織,采用集群式無人機攻擊模式。
社交媒體曝光的視頻顯示,部分無人機被俄軍成功攔截,但仍有數架突破防御,命中城市外圍設施。
目前尚未公布傷亡情況,但沖擊力顯而易見。
就在襲擊發生數小時前,歐盟剛剛通過了新一輪對俄制裁。
加上德國近期對烏軍事支持升級,這次襲擊的時間點頗具意味。
莫斯科并非首次遭遇襲擊。
近幾個月以來,烏克蘭頻繁動用無人機打擊俄羅斯本土目標。
防線壓力持續上升,俄方的反制手段也隨之調整。
俄羅斯終止與德國軍事技術合作協議
同一天,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簽署行政命令,俄外交部隨后發表聲明:
廢止與德國于1996年簽署的《軍事技術合作協定》。
自此,俄德兩國在軍事技術領域的官方合作全面中止。
這項協議已延續近三十年,是冷戰結束后兩國修復關系的重要標志。
協議內容涵蓋軍工標準對接、軍民兩用技術研發、部分裝備維護等多個方面。
為何在當前階段突然終止?
德國采取敵對立場,持續加大對烏武器援助,德國高官甚至公開表示將擊斃俄羅斯士兵。
俄方認為,繼續合作已無實際意義。
這幾句話背后,反映出俄德關系已全面惡化。
今年以來,德國動作頻頻,不僅提供豹式坦克、遠程火箭炮等重型裝備。
還大幅提升國防預算,甚至將大批德軍部署至立陶宛邊境,明顯加強對俄軍事威懾。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的一番言論徹底激怒了莫斯科:一旦俄羅斯發動進攻,德軍將準備擊斃俄軍士兵。
這無異于公開挑釁。
俄德之間舊怨未解,新矛盾又起。
協議終止,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
一系列事件,將俄歐關系推向冰點
自2022年沖突爆發至今,已逾三年。
俄歐關系不斷惡化,幾乎看不到任何緩和跡象。
回顧幾個關鍵節點,均具有代表性意義:
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氣管道遭遇爆炸襲擊,至今仍未查明真相。
但客觀后果是,俄羅斯無法再通過該管道向德國供氣,兩國能源合作全面停滯。
北溪管道曾是俄羅斯向歐洲輸送能源的核心通道。
爆炸事件后,歐洲加速轉向美國能源,而俄羅斯則加強向東方出口。
沖突初期,德國曾表現出一定克制,但從2023年起態度迅速轉為強硬。
德國迅速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援烏國家,并宣布將部署4000名德軍常駐立陶宛,直逼俄羅斯邊境。
這一系列舉動最終促成了協議的終止。
就在7月18日,歐盟宣布實施第18輪對俄制裁。
新制裁包括禁止使用“北溪”天然氣管道、對俄羅斯原油設定價格上限、將20家俄銀行剔除出SWIFT系統。
這些措施幾乎覆蓋金融、能源、貿易等關鍵領域,對俄羅斯對歐出口通道進行全面封鎖。
距離第17輪制裁不到兩個月,歐盟的制裁頻率之高、力度之大,令俄方應接不暇。
不僅德國,波蘭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張關系也在迅速升級,進入正面沖突階段。
2024年11月,波蘭以“涉嫌破壞活動”為由,關閉俄羅斯駐波茲南領事館。
作為回應,2025年1月,俄羅斯關閉波蘭駐圣彼得堡領事館。
隨后,波蘭再度出手,宣布取消俄羅斯駐克拉科夫領事館的運營許可,指控其參與針對華沙購物中心的情報活動。
俄方堅決否認,批評波蘭的指控毫無證據”,并指責其有意破壞雙邊關系。
你封我一個,我關你一個,彼此開始相互報復。
當前,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正變得愈發緊張。
無人機襲擊、防務協議終止、制裁加碼,矛盾不斷加劇。
未來局勢如何演變,還需觀察各方后續動作。
環球網:2025-07-21《俄對烏大規模空襲致17死傷 莫斯科遭大批無人機襲擊 數千乘客滯留機場》環球時報:2025-07-21《俄羅斯宣布終止俄德軍事技術領域合作協議》光明網:2025-05-13《波蘭將關閉俄駐克拉科夫領事館 俄指波蘭蓄意破壞雙邊關系》觀察者網:2024-11-26《俄羅斯聯邦對外情報局局長:美英“直接參與”破壞“北溪”天然氣管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