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吳京代言的中國汽水之王,迎來命運拐點。
作者 |老高
來源 |投資家(ID:touzijias)
那個吳京代言的中國汽水之王,迎來命運拐點。
投資家網獲悉,近日中國飲料界傳來炸裂消息,風靡兩岸三地的國民汽水大窯,要被賣了。收購方為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全球PE霸主KKR。根據重慶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示,“KKR正通過其新成立的公司間接收購遠景國際85%股權?!边h景國際于2024年在開曼群島成立,主要業務是在中國境內從事飲料業務,并在中國境內碳酸飲料市場擁有5-10%的市占率。
遠景國際的董事名叫“WANG,QINGDONG?!彼痛蟾G創始人王慶東拼音拼寫相同。實際上,早在半個月前,外界就傳出KKR要買下大窯85%股權的消息,彼時,大窯表示,“不予置評”。如今看來,傳言非虛。這亦是2025年中國飲料界一筆罕見的外資收購案例。
2025年初有消息稱,大窯計劃港股IPO。可大窯很快否認了上市計劃,“公司以經營發展為主,暫未考慮IPO事項?!闭l能想到,“不想IPO的大窯,也沒安心搞發展,直接就把公司賣給了美國資本?!睂τ谕鯌c東來說,“或許IPO套現太慢,不如賣了暴富更具爽感?”
一
2025年,中國飲料界最大的意外是,大窯要賣了。
為何說意外呢?因為,早在半個月前市場就傳出,“大窯要賣給美國資本KKR的消息”。國內多家媒體報道了此事,但大家的措辭基本上是“傳聞”。后來,大窯方面“不予置評”,有媒體聯系了KKR稱,“無法提供更多評論”。投行分析人士認為,“消息不太可靠?!?/p>
各行各業的并購交易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公司長期無法IPO成功,現金流不足,導致創始團隊往往會通過賣身的方式,緩解危機。二是,公司經營困難,融資不暢,在品牌尚有溢價空間的時候盡快賣掉,渡過危機。可大窯兩種問題皆不存在,賣掉公司也是“神奇”。
更多資料中,國民汽水大窯是一家極具競爭優勢的中國品牌,也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它曾在中國飲料市場早期混戰時代偏安一隅,卻異軍突起,靠著親民的營銷方式與好喝的口感迅速火遍兩岸三地。雖然,大窯要被賣了,但它充滿“傳奇”的故事仍被飲料界傳頌。
在外資飲料牢牢稱霸中國飲料市場的90年代,本土飲料的存在感很低。中國相對知名的飲料是北冰洋、冰峰、非??蓸?、健力寶。它們卻在外資的圍剿中屢屢挫敗。其中,北冰洋在90年代被迫與百事可樂合作,又被迫停產,直到2011年才逐漸復出。冰峰誕生在西安,與肉夾饃、涼皮組成“三秦套餐”,卻長期遭可口可樂制裁,至今仍難以走出西北。非常可樂為娃哈哈旗下品牌,曾用一句“中國人自己的可樂”振奮飲料界,但把市場定位到了農村。
健力寶更絕,為了搶奪市場搞起貪腐,核心團隊成員逃亡海外??梢哉f,90年代,中國本土飲料的境遇格外窘迫,在外資品牌高壓及市場混戰之下,很少能有不借外力東山再起的。
這些知名本土品牌或倒下或被收購,蓄勢待發的大窯是個“異類”。而大窯實控人、創始人王慶東也是一位商界“奇才”。他的“奇”奇在,他老早就發現汽水行業有利可圖,等本土廝殺殆盡,再脫穎而出。這一切要回到90年代,早年王慶東賣酒謀生,可酒業不好做,對工藝要求較高,且知名酒企地位牢固,眼見汽水成本低利潤高,萌生出了轉戰汽水的想法。
前面提到,90年代本土汽水舉步維艱,有不少飲料廠處境艱難,于是他趁機“抄底”收購了一家飲料廠,就此蟄伏。2006年,本土知名飲料品牌被外資收編,王慶東見時機成熟,他決定用“呼和浩特東郊大窯村的一處舊石器時代人類打制石器的遺址”為新品牌命名。
大窯由此誕生。王慶東細節琢磨了“前輩”失敗的原因,他的策略是,錯位競爭。
二
錯位競爭用現在的話說便是,“遠離巨頭緊盯的市場,搞下沉、低價。”
賣汽水之前,王慶東對兩大外資飲料巨頭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做了深入的研究,找到兩處外資滲透慢的區域,內蒙古、東北。按著時下最火爆AI大模型DeepSeek資料,百事可樂直到2004年才在內蒙古設立專營公司,而在東北,百事可樂遭遇挫折,終端合作意愿較低。
百事可樂的經銷商體系遍布中國,可在東北遇到了麻煩。這就出現了2006年戲劇性的“雙標”一幕,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汽水產品中國提價8%,但在內蒙古、東北終端仍維持低價,導致經銷商利潤倒掛,進一步削弱渠道的積極性。這給了王慶東大顯身手的歷史性機遇。
王慶東賣大窯怎么賣呢?他又做了個細微調研,充分了解內蒙古、東北區域文化,他要從街邊燒烤攤起步,讓大窯成“串兒啤之外的超級爆品”。想打贏街邊小吃的飲料之戰,最重要的就是價格,老百姓消費得起,借此融入到內蒙古、東北的區域文化中,順勢一炮而紅。
2010年左右,大窯在東北地區已建立口碑壁壘。在產品研發上,王慶東毫不吝嗇的投入,使口感獨特親民。再通過勤勞的東北人把“燒烤+大窯”傳到全國各地,但凡東北人搞得燒烤店就很難不出現大窯身影。街邊烤串拉動了大窯的市場規模,王慶東趁勢向全國擴張。
2014年,王慶東成了本土汽水行業的“風云人物”。他喊出了要做“中國餐飲飲品引領品牌”的口號。建立三大生產基地,不斷“跑馬圈地”,持續增強大窯的品牌價值與供應鏈能力。大窯也不局限在內蒙古、東北地區,漸漸向一線城市進軍,盯住全國的街邊燒烤生意。
此后7年,王慶東又研究起了營銷技術,他找到一家很會“講故事”的廣告公司,對品牌進行全方位升級,他還請來吳京代言,把大窯的市井形象拉升到“國貨之光”的高度。此刻開始,大窯不再依賴燒烤店,進軍各大商超,國民汽水風靡兩岸三地,外國人為大窯歡呼。
當某個品牌有了“流量”屬性,它在行業里會愈發與眾不同。有了“流量”加持、網友聲援,兩大飲料巨頭對大窯也有些“忌憚”。DeepSeek分析顯示,經過十年深耕,2024年,大窯以2.42%的市占率排在中國碳酸飲料市場第三名,第一第二分別是市占率60.28%的可口可樂、市占率29.37%的百事可樂。若只算本土品牌,大窯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汽水之王。
大窯要去港股IPO,很可能就是“國民汽水第一股”。
三
“奇葩”的是,如此強大的中國汽水之王大窯,沒做過IPO的夢?
2025年以來,港股異常熱鬧,登頂全球募資王座。上半年,港股IPO幾乎由消費賽道占據主導,蜜雪冰城1.77萬億港元認購刷港股歷史,全球資本陷入狂歡,一時間,奶茶、卡牌、盲盒、服裝、奶粉、茶葉等消費賽道里的熱門公司紛紛登陸或沖刺港股,促成造富熱潮。
港股千億港元、百億港元估值明星公司滿天飛。身為國民汽水扛把子的大窯,一點不心動?
年初,有消息稱,“大窯要在2025年下半年港股IPO,籌資5億美元?!?strong>當時,該消息流出,創投圈很興奮覺得應該是“真的”,在于,跑港股IPO的消費公司太多了。大窯在本土汽水品牌里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地位,皆老大水準,港股大熱,它跑去IPO挺正常。
可大窯卻否認了IPO計劃,“公司以經營發展為主,暫未考慮IPO事項。”這個回復很有意思。有創投圈媒體人表示,“回復的耐人尋味,IPO明明是利于公司經營發展,尤其是需要不斷跑馬圈地的線下實體行業,可以通過融資擴充市占率?!辈贿^,也有網友分析,“大窯不想去股市圈錢。消費賽道又不是科技行業?!狈凑f什么的都有,總之,大窯不想IPO。
然而,幾個月后,一則更震驚的消息傳來,“KKR要買下大窯85%股權,完成收購交易?!?strong>該消息傳出,創投圈覺得應該是“假的”,在于,“IPO影響發展,賣公司就有利于發展了?”關鍵,大窯正如日中天。DeepSeek資料庫里,“大窯2024年營收預計超50億元,凈利潤率保持在10-15%區間,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大窯通過高毛利模式實現盈利,單瓶飲料毛利超3元,終端售價可達5-6元,經銷商單瓶利潤約1-2元。其餐飲渠道覆蓋率超70%,尤其在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形成穩固市場布局。?”公司盈利穩定,創始人竟不想干了?
難道是,王慶東突然缺錢了?王慶東是不是缺錢真不好說,DeepSeek里查不到王慶東的個人財富值。大窯的估值同樣是謎。此外,企查查APP上也未檢索到大窯有過任何VC/PE公開融資信息。風靡兩岸三地的大窯竟然沒拿到過VC/PE的融資,王慶東掌握絕對控制權。
不想IPO,不去融資,大窯還做到汽水之王,王慶東一定具備超高的商業思維和智慧。如果故事此處收尾,他就是“飲料界的任正非”。現實是,王慶東的操作讓創投圈大感震驚。他真要把公司賣了,而且賣給美國資本KKR,這番操作著實令人感到“無厘頭”。KKR是美國及全球老牌PE、當過全球PE之王和全球“掃貨王”,擅長收購經營不善的“優質”資產。
KKR買下“優質”資產再好好包裝一下,要嗎倒手,要嗎以控股股東的身份帶領收購公司IPO。當然,KKR能屢屢在全球拿下“優質”資產,除了龐大的資源脈絡,還與其擅長高價收購有關,給出創業者“無法拒絕的價格”。只是,這筆交易匪夷所思的是,“大窯為何一定要賣給外資?”或許王慶東看中的是價格。大窯沒融資,就拿不到準確且“公認”的估值定價。
IPO能使創始人暴富,卻不能一把套現。漫長減持過程,十分考驗上市公司的股價及創始人心靈。財富獲取的爽感遠遠不及瞬間暴富的體驗。但愿,在KKR手里的大窯有個好前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