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第三輪談判到來前,俄烏開始“搶占籌碼”,俄羅斯再度遭到無人機襲擊,同德國的協議被廢除,“退群”的俄羅斯,與歐洲國家關系徹底惡化?
5月份以來,俄烏已經重啟談判,并且直接進行了兩輪對話,第一輪對話在5月16日,第二輪對話在6月2日。
外界一直在關注第三輪對話會在何時何地展開。本月21日,俄烏終于對第三輪談判的具體時間、地點進行了披露:
雙方都確定將談判地點定在伊斯坦布爾(土耳其),不過時間上略有差異。
公布較早的俄媒表示,雙方會在23日見面,24日展開會談。稍晚一些的澤連斯基則表示,23日就談。
不過,或許是為在談判桌上有更多“籌碼”,談判開始前,雙方就爭相展示實力。
6月2日,烏克蘭代表團人員走進談判地點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徹拉安宮。新華社記攝
據烏方21日發布消息來看,
在20日晚至21日凌晨期間,俄軍至少出動24枚導彈和400多架無人機對烏空襲,這也是一周內俄羅斯對烏發動的最大規模攻擊。
據悉,俄軍此次襲烏依舊將基輔、哈爾科夫等地視為重心,有不少生產和倉庫設施在襲擊中受損,
因為這場襲擊,烏境內至少有15處區域發生了起火。
烏克蘭緊急調動150臺專業設備和500名救火人員,這才在報道發出前,撲滅了15處起火中的13處。
即便如此,還是出現了2人死亡,以及10數人受傷。
在俄羅斯襲擊烏克蘭的同一夜,烏克蘭也沒閑著,根據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的簡報來看,烏克蘭朝俄羅斯發射了大量無人機—
僅莫斯科州上空,夜里就擊落了23架無人機,更別說還有朝著庫爾斯克、圖拉以及布良斯克等州發射的!
為確保飛行安全,俄羅斯多家機場先后進行航空管制,不少運動城市飛往莫斯科的航班遭到了嚴重延誤,以至于2700多名乘客被“堵”在了機場。
直到21日凌晨4點,航空署才發消息稱伏努科沃等4個機場的航空管制取消,21日晚,除了卡盧加機場外,其余機場均恢復了正常工作。
俄烏沖突打到現在,“你來我往”已是家常便飯,不過如今俄羅斯對烏克蘭這個老對手背后的支持者們越來越不滿了。
俄防空系統攔截無人機(資料圖)
沒錯,這里說的就是歐洲國家,比如德國。
18日,俄羅斯法律信息網剛剛發布消息,稱總理米舒斯京親自簽署命令,要將與德國的軍事合作協議“無效化”,
理由是當前形勢下該協議已經失去實際意義和價值。
了解內情的人,難免為普京的決斷感到震撼—
要知道俄羅斯同德國的這份軍事技術合作協議,可是在1996年就簽署了,涉及的不止是企業和機構,還有部委。
如今普京說退群就退群,可見對德國很不滿了。
也不怪普京如此生氣,就在18日,央視記者還得到了另一個消息,那就是特朗普特意調整了“愛國者防空系統”的交付順序,把德國放到了瑞士前面。
這批裝備是給德國的嗎?不,其實是通過德國給烏克蘭的。
特朗普此前說了,愿意支持歐洲盟友,給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援助,只不過美國只充當“生產者”,需要歐洲盟友來為武器裝備買單。
美國官員表示,特朗普此次動作就是對先前承諾的兌現,是在配合德國進行對烏武器轉移,這其中不僅包括愛國者系統,它是整體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頂尖武器。
令人感慨的是,對于俄羅斯來說,在歐盟乃至于歐洲國家中,德國已經算“還不錯”的了。
馮德萊恩16日宣布預算提案 美媒
主張大幅提高歐盟預算的馮德萊恩等人,更是“大麻煩”。
就在近日,歐委會提交了2028年后的“七年新預算草案”,計劃把預算增加到2萬億歐元。
這個草案要是通過,可以預料到的是,歐盟援烏資金會更加充裕。
要知道,當前歐盟預算也就1.2萬億歐元,2萬億歐元意味著預算要增長2/3,就這,馮德萊恩等人還要縮減農業資金投入,要擠出來近6000億歐元用于安全。
據英媒透露,為準備這個法案并讓其順利通過,馮德萊恩等人籌備了數個月時間。
不過預算案提出后,還是遭到了巨大阻力。
以德國為代表的歐盟成員國并不買賬,一方面是不想給錢,另一方面是反感“專制”:馮德萊恩把大家當作橡皮圖章。
這部新預算法案能否通過,還需要時間來檢驗,不過有一點事可以肯定,
那就是歐盟對俄整體態度不變,還是要打壓遏制,前不久剛推行的第18輪制就是例子。
正如《觀察者網》所說,
當年為冷戰形成的西方同盟,如今正在以制裁共同體續命,俄羅斯就是被制裁的對象,它與歐盟國家關系惡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其實,不只是歐盟,英國等歐洲國家對俄態度普遍比較強硬。
以英國舉例,18日才發表聲明稱,將在降低俄羅斯原油價格上限這件事上和歐盟“同步走”。
除了表明此舉會重創俄羅斯重要資金來源,英國外交部還表示將制裁俄羅斯情報機構和相關人員,對俄“惡意”可見一斑,與俄羅斯漸行漸遠也不奇怪。
就在22日,普京還談到了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一系列制裁,
他表示自己反對這些非法的單邊限制,不過俄方不會畏懼,因為他們已經對此類制裁有一定免疫了。
“迄今為止最嚴厲的制裁”能否給歐洲帶來理想中的效果,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確實“推遠”了雙方距離,恐怕也不是解決俄烏沖突的“良策”。
畢竟,真有效果,也不會一直等到第18輪了,
還是希望歐盟能更客觀地看待這件事,促進談判、少拱火,更別往其他人頭上潑臟水,這才是化解麻煩的真正辦法。
參考資料:
《俄羅斯對歐盟制裁的免疫,從何而來?》上觀新聞
《最新:莫斯科遭大規模襲擊》 環球時報
《揚之:冷戰形成的西方同盟,如今以制裁共同體續命》 觀察者網
《俄羅斯終止俄德軍事技術合作協議》 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