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祥融媒訊:7月22日,大祥區2025年天然水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梅子井碼頭舉行。此次活動由區人民政府主辦,區農業農村局、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承辦,旨在進一步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實現放流一尾魚,護好一方水的生態目標,推動大祥區漁業可持續發展。副區長傅國卿、區農業農村局、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等有關負責人參加活動。
大祥區水域資源得天獨厚,資江作為長江流域的重要支流穿境而過。資江不僅孕育了豐富的水生生物,更是大祥生態環境的重要支撐。做好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對維護生態平衡、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區域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近年來,大祥區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將漁業高質量發展和長江十年禁漁目標任務作為工作重點。堅持禁漁與養護相結合,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已累計放流各類淡水魚苗超800萬尾。這些努力成效顯著,國家二級保護品種胭脂魚和白甲魚在資江流域重現身影,這不僅是對過往工作的肯定,更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生動例證。
此次增殖放流活動計劃放流80余萬尾魚種。根據放流區域水生生物多樣性特點,工作人員精心挑選了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等4類適宜本地生長的品種。這些魚種的加入,將進一步豐富資江的漁業資源,優化水生生物群落結構,為水域生態注入新的活力。
生態環境保護,人人有責。這些魚苗不僅是生態恢復的使者,更是區域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希望。大祥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呼吁各界人士積極投身到增殖放流和生態環境保護行動中,無論是參與放流活動,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環保理念,每一份努力都將匯聚成強大的力量,助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大祥。大家應攜手共進,從點滴做起,共同守護好大祥這片美麗的水域,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加清澈的河流和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文/姚小英)
一審:何 熠
二審:王喜嬪
終審:張海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