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昊星
近日,首批“好房子”建設經驗做法正式發布,首批經驗做法圍繞六大方面展開,涵蓋出臺推動政策、加強技術支撐、打造示范樣板、強化科技賦能、優化物業服務和健全產業體系等六個方面。
目前“好房子”已有哪些成熟的做法?哪些經驗可借鑒、可復制?
政策、技術、創新齊發力
在此次發布的“好房子”建設經驗做法中,全國近半數省市參與其中,涵蓋東中西部多個區域,既包括沿海發達省份,也包括中西部地區。各地圍繞政策引導、技術支撐等關鍵環節,結合各自實際開展了多層次、多路徑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具備推廣價值的典型案例。
在政策層面,各地圍繞“好房子”建設不斷加強過程監管、強化部門協同、完善支持措施。
例如,山西省、福建省、甘肅省等加強部門統籌,協同推進“好房子”建設;北京市、湖北省通過優化計容方式,引導住房品質提升;山東省則對建設、購買“好房子”給予金融、財政政策支持等。
在技術層面,各地著力提升“好房子”的專業支撐能力,通過提高建設標準、發布技術導則、舉辦設計競賽等多種方式,推動住房品質系統性提升。
例如,湖北省制定涵蓋住房全生命期的技術標準;江蘇省、浙江省等針對新建住房品質提升和改善發布技術導則;山東省、吉林省、河南省等因地制宜舉辦各具特色“好房子”設計大賽,推動住房設計理念和方法創新等等。
在科技層面,“好房子”建設正加快與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融合,通過開展科技攻關、加強新技術推廣應用,推動住房品質和居住體驗雙提升。
例如,廣東省、江西省、河南省圍繞“好房子”建設開展科技攻關;福建省、江蘇省加強新技術推廣應用。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吳璟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首批經驗做法既包括頂層的政策制度安排,也涵蓋了具體的技術標準、示范項目、科技應用和服務體系等內容,各個環節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可以落地執行的完整工作框架。
探索“老房子”變“好房子”的路徑
“好房子”不僅是新建項目的目標導向,在城市更新進程中,“老房子”、存量住房也要改造成“好房子”。5月公布的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中,多項任務都緊扣改善存量住房質量。
此次公布的首批“好房子”建設經驗做法中,除了新建住房的探索外,也出現了部分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以及打造保障性住房“好房子”樣板的實踐案例。
此次的經驗做法中,湖北省發布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的技術指引,推動將老房子改造成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北京市推動老房子變“好房子”,開展“原拆原建”改造。
此外,福建省、安徽省著力打造保障性住房“好房子”樣板,福州市、廈門市選取部分保障性住房項目作為“好房子”試點,打造保障性住房“好房子”樣板。安徽省推動合肥市等地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進行系統整合設計、生產、施工產業鏈,打造“好房子”樣板項目。
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綠色建筑發展處處長、研究員梁浩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指出,通過切實提升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居住品質,探索推動將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能夠更好滿足剛性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釋放居民消費潛力,穩定房地產投資和銷售水平。
吳璟指出,存量住房的更新改造面臨更多約束與挑戰,但從改善民生和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角度看,這項工作不可回避。他還提到,首批經驗清單中已有涉及存量住房更新的內容,未來隨著第二批、第三批的陸續推出,相關案例將更加豐富,改造存量住房向“好房子”轉變的路徑也將更加清晰。
經驗仍需不斷補充和優化
多位專家指出,此次“好房子”建設經驗做法的發布,是對過去一段時間中央和地方在推進“好房子”過程中積累的成功經驗的一次系統整理和總結。
吳璟指出,這批經驗做法最大的意義在于,首次從六個方面系統構建了“好房子”建設的基本框架,不僅明確了地方政府可以在哪些方面發力,還提供了相應的實施路徑和可操作的經驗案例,有助于各地有針對性地推進相關工作。
吳璟指出,“好房子”的內涵具有高度的現實性和多樣性,各地在推進過程中,既要堅持共性標準,也要尊重差異化需求。正因如此,僅有政策號召遠遠不夠,更需要因地制宜的實施指引。這次發布的經驗清單中,涵蓋了從政策協同、技術支撐到企業參與等多維度內容,為各地構建適合本地的“好房子”建設模式提供了參考模板。
他也提醒,目前對居民家庭的實際居住需求還缺乏足夠細致的研究,很多政策和建設導向仍停留在供給側主導?,F有的經驗做法雖然為各地提供了重要參考,但仍有完善空間。特別是在如何更精細化地匹配不同群體、不同階段的居住需求方面,還需要不斷補充和優化。
來源:國是直通車
編輯:高琰瑭
責編:魏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