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面對媒體時,說了一句讓外界都坐不住的話——“可能很快會訪問中國”。這9個字簡單直接,但分量不輕。因為從他重返白宮以來,中美之間到底要不要對話、怎么對話,一直沒個準信。這次他親口說“可能很快會去”,無論是出于對中美貿易談判進展的鋪墊,還是為了調動亞洲外交節奏,釋放的信號都非常明確:訪華這件事兒,他是認真的。
美國總統特朗普
外媒迅速跟進,路透社報道說,中美雙方正在溝通,考慮讓特朗普在秋季出訪亞洲期間訪問中國,安排和中國領導人的會晤,地點時間都在選,比如9月底去北京,或是10月順道在APEC峰會期間見面。不管是單獨訪問中國,還是在韓國的多邊會議期間碰頭,總之,“中美元首會晤”的籌備確實在往前推進。
當然,釋放信號之余,特朗普也沒忘了老一套的施壓。他在和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的記者會上反復強調:我們和中國關系不錯,但你們菲律賓別再往那邊“倒”了。有分析認為,這番話無疑是直指中美在南海和亞太區域的角力,尤其是菲律賓最近對美國態度的搖擺。特朗普還特別說馬科斯“已經回到我們這邊”,其實也是想強調自己在維護盟友體系上的成效。至于他嘴上說“菲律賓和中國打交道沒關系”,這語氣聽著更像是一種邊打圓場邊敲打的說法。
說白了,美國想把菲律賓拉回來,想繼續維持第一島鏈的影響力,但又不想在中美之間挑明站隊。這種做法是典型的“胡蘿卜+大棒”:一邊說我理解你們自主外交,另一邊又暗示過去“親華”是不對的,現在才算走回正軌。而“我們和中國處得很好”的說法,不是為了給中國送溫暖,而是想表明,自己能搞定中美關系,有這個掌控力。
特朗普會見小馬科斯
就在特朗普談及訪華的當口,俄羅斯這邊也已經做好了準備。俄方已經表態,總統普京不排除將與特朗普會面,只是“現在還不是時候”。這話翻譯過來就是,俄方已經做好了準備,就看特朗普接下來打算怎么辦。
畢竟,普京的行程已經敲定,他會在中國待4天,并且參加九三閱兵,如果特朗普9月來北京出席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那就不是中美雙邊的事了,而是牽出了中美俄三邊的新互動。而特朗普也提到說可能“有很多會晤”,從這一點來說,不排除美俄也有會晤的計劃正在籌備。
這場會晤如果真的能實現,會是特朗普二度執政以來,首次和中俄領導人面對面見面,從象征意義到實質影響都不小。一旦三人同框,那就不僅僅是重啟中美對話,也可能是為下一階段的大國協調定調。尤其是在烏克蘭問題繼續僵持的當下,西方想壓普京、制裁俄羅斯,但特朗普如果帶著“談一談”的意愿現身北京,會直接沖擊現有的歐美戰略框架。
而且前不久特朗普公開說“可能對俄羅斯實施進一步限制”,這句話看著像施壓,但結合他提議的“解決烏克蘭問題50天期限”,就更像是一種談判籌碼。打著強硬的旗號,其實還是想通過見面達成一些解決路徑。
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即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訪華還踩著一個重要時間點。除了中美高層互動,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也即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證實,新一輪談判將在下周展開,目標是趕在8月12日的關稅加征截止日前敲定某種共識。這輪談判被定性為“全球貿易與經濟的關鍵時刻”,說白了,既是為兩國經濟爭取喘息,也是為中美關系松綁創造氛圍。
所以,特朗普這次放話訪華,牽動的明顯是一盤大棋。表面上是一次正常的出訪安排,背后是中美博弈、俄美角力、亞太局勢三線交織。他既要對國內交差,也要在國際舞臺上搶主動。而對于中國來說,這既是觀察美國新政府姿態的機會,也是鞏固自身戰略主動權的節點。只不過,訪不訪、談不談、怎么談,關鍵還在于彼此的誠意與底線。
在這一背景下,普京的參與則是讓局勢更加復雜。一旦“中美俄三角”有了互動,那就不只是外交突破這么簡單,而是可能改寫地區格局和全球趨勢的動向。西方本想壓制俄羅斯,但如果特朗普在北京與普京見面,那西方陣營內部的聲音也會變得更加多元。尤其是歐盟早就對美式制裁有些不耐煩,一旦美俄有緩和跡象,歐盟也可能順勢調整策略。
俄羅斯總統普京
總的來說,從這一系列外交互動中也能看出來,中美俄關系未來怎么走,已不僅是三國之間的事,更會影響整個世界秩序的走向。下一步怎么落子,誰能掌控主動,還得看接下來的幾個月,各方具體會落地怎樣的舉動。至于特朗普說的“很快”,到底是多快?等他真的出現在北京,再看也不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