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貝森特7月22日接受福克斯商業頻道采訪時突然宣布,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將于7月28日和29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面對即將在8月12日到期的關稅休戰協議,美方搶先一步發布消息的做法顯得急切而主動。
這已是美方第三次在中美談判前“搶跑”——5月日內瓦會談和6月倫敦會談前,美國同樣單方面率先公布消息。特朗普政府如此迫不及待,背后是一張步步緊逼的時間表:90天的關稅休戰期僅剩最后三周。
特朗普政府的對華姿態正在悄然改變,這在過去三年激烈交鋒的貿易戰中實屬罕見。7月16日,特朗普在簽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販運法案”時,一反常態地肯定中國,稱“中國一直在幫助我們”。
而就在幾個月前,他還在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將對華關稅從10%一路提升至20%。
科技封鎖的鐵幕也出現了裂縫。英偉達公司CEO黃仁勛宣布,特朗普政府在叫停3個月后,終于批準向中國出售H20芯片。
盡管仍需繁瑣審批,但相比此前的全面封鎖,這已是顯著讓步。更有意思的是,美國國務院突然裁撤1300多名涉華反華團隊工作人員。
貿易政策上,特朗普不再像上任初期那樣,動輒拿“中美貿易逆差”和“美國失業”說事。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國際貿易逆差高達9184億美元,創下近60年第二高。關稅戰不僅未能扭轉局面,反而讓美國企業承受重壓。
特朗普政府如此急切推進談判,背后是多重壓力的疊加。8月12日的關稅休戰到期日步步逼近,如同一把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若不能在此之前達成新協議,貿易戰再度升級將重創美國經濟。
更緊迫的是特朗普設定的8月1日最后期限。他已向數十個國家發出“最后通牒”,要求在此之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否則將面臨新關稅。但截至目前,能拿得出手的成果寥寥無幾。
把中美談判安排在7月底,明顯是要用這場重量級會談的預期成果,對沖8月1日可能引發的市場恐慌。畢竟,若中美談出好消息,投資者對其他貿易摩擦的擔憂自然會減輕。
政治議程也在驅動時間表。日本共同社爆料,特朗普多次向白宮幕僚表示“非常想參加中國閱兵”,試圖借此提升自己的國際形象。彭博社則透露,特朗普政府近期主動釋放緩和信號,核心目標就是促成中美元首會晤。
面對美方的主動姿態,中方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戰略定力。這種從容源于中國不斷增強的經濟韌性。6月份中美貿易數據顯示,進出口值從5月的不到3000億元回升至3500億元以上,同比降幅明顯收窄。在美方加征關稅的壓力下,中國對美出口依然保持強勁。
更令美方壓力倍增的是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突破。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中國本土芯片企業在成熟制程領域的市場份額已提升至35%,部分技術指標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華為等企業已能生產出與英偉達H20芯片等效的產品,讓美方的技術封鎖難以奏效。
貿易多元化戰略成效顯著。2024年,中國對東盟、中東等地區出口增長12.9%,成為穩定外貿的重要力量。這種多元布局讓中國在應對美國貿易壓力時更加游刃有余。
貝森特在宣布會談消息時,意外透露了一個談判重點:中國購買伊朗和俄羅斯石油的問題。這看似與貿易談判無關的話題,實則暗藏玄機。
特朗普上周威脅稱:“任何國家購買被制裁的俄羅斯石油,都將面臨高達100%的二級關稅”。作為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中國顯然在打擊范圍之內。但美方并不希望真的走到那一步——中美互加關稅的苦果,美國市場已嘗過滋味。
美方真正的算盤是:希望中國增加自美國能源進口,同時減少從俄羅斯或伊朗的采購。這一策略既能對俄伊施壓,又能縮小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可謂一箭雙雕。
特朗普的能源情結由來已久。在2020年的中美貿易協定中,中方曾承諾兩年內增加進口超過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上個月24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直言:“我希望他們(中國)也能從美國大量進口石油。若能促成這件事,這將是我的榮幸”。
摩根士丹利最新宏觀策略報告指出,“停滯”正取代“韌性”,成為描述全球經濟的新關鍵詞。標普500、美債交易區間收窄,勞動力與住房市場陷入僵持;企業因高利率推遲投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美兩大經濟體的互動牽動全球神經。
惠譽3月的報告警示,美國貿易戰已嚴重拖累全球經濟,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3%。若中美談判取得實質進展,將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寶貴信心。
摩根大通的華盛頓政策報告則指出,當前中美對話呈現“交易性穩定”特征。不同于特朗普第一任期基于301條款的系統性調查,當前政策更偏向“被動應對”,缺乏清晰邏輯。
兩國的經濟相互依存度仍高。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占出口總額14.7%,自美進口占6.3%;美國對華出口占其出口總額7.0%,自華進口占13.8%。這種深度聯系決定雙方不可能完全脫鉤,也為談判提供了現實基礎。
特朗普的“三步退讓”看似示好,實則目標明確——穩住中國,騰出手來對付盟友,同時積累政治資本。但中國早已不是任人施壓的對象,合作可以談,前提是平等互利。
中方的立場始終清晰而穩定。在芬太尼問題上,自2019年中國整類列管芬太尼以來,從未收到其他國家查獲來自中國的芬太尼類物質通報。美國芬太尼泛濫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國內監管不力,而非中國責任。
在科技領域,商務部發言人7月18日明確表示,美方應摒棄零和思維,取消不合理對華經貿限制。這種堅定立場讓美方在談判中難以占據主動。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馮宗憲分析指出,美方的主動姿態主要受國內政治和經濟壓力影響。美國農民和企業對關稅政策的不滿情緒升溫,中期選舉臨近,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考慮選民利益。美方可能在農業、能源等領域做出更多讓步,換取中方在技術領域的妥協。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在社媒貼文中難掩自豪:“中美兩國愿意在瑞典會面、尋求共識,這是一件好事。”談判桌兩端,一邊是頻頻看表的美國財長,一邊是氣定神閑的中國代表。
特朗普的“三步退讓”看似誠意滿滿,背后卻是選舉壓力下的政治算計;中國手握稀土管制和國產芯片兩張王牌,在談判桌上從容應對。全球經濟陰云密布之際,這場關乎兩大經濟體命運的談判,勝負天平已悄然傾斜。
信息來源:剛剛!日本股市大漲,韓國股市突發跳水!貿易談判,大消息!
2025-07-23 10:03·證券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