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2025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總工會錨定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縱深推進目標,實施“區域化+網格化+臺賬化”管理機制,以“3+14+N”“產改”模式為抓手,通過精準施策、分類推進,全面激發了產業工人技能躍升、創新轉化、產業升級的內生動力,逐步構建起“園區有示范、企業有標桿、舉措有實效”的“產改”新格局。
據了解,青銅峽市總工會立足產業集聚優勢,依托工業園區、葡萄酒產區、煤炭物流園區,充分利用園區企業密集、工人集中的集群效應,整合資源,統籌布局,推動“產改”工作實現上下聯動、協同推進,形成了“以園帶企、以企聚人”的“產改”格局,使園區成為產業工人成長成才的“沃土”。同時,聚焦傳統建材、裝備制造、物流冷鏈、現代農業等10大重點產業,精選14家覆蓋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骨干企業作為“產改”示范標桿。通過政策傾斜、靶向指導等舉措,鼓勵示范企業大膽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產改”路徑,在技能培訓、權益保障、創新激勵等方面先行先試,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行業“產改”工作提質增效,釋放“示范一個、帶動一片”的乘數效應。
在強化權益保障方面,青銅峽市總工會依托2家企業政協委員工作室,常態化收集并解決工人急難愁盼問題,并聯合15個部門建立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聯動機制,構建起全鏈條維權服務體系。為幫助職工夯實技能根基,在青銅峽工匠學院新增5個專業,深入開展“技能提升行動”,建立“內部選拔+外部交流”雙軌制技能競賽模式;在2所學校聘請6名勞模工匠擔任兼職導師,為產業工人成長“搭梯子”。
此外,在激發職工創新活力方面,青銅峽市總工會探索文化驅動型“產改”新路徑,將思想引領、技能精進、制度創新、權益保障等“產改”核心要求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在青水股份等國企,破解了黨員空白班組難題,打造師徒雙勞模創新工作室創新團隊,推動3家企業獲批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技能大師工作室獲評國家級。同時,構建“資金支持+發展機會+股權綁定”的創新激勵體系,建立并實施高技能人才、特殊人才年薪制和“一人一策”薪酬體系,為33名持證職工發放職業技能提升補貼總計4.15萬元,為8人發放個人職業技能培訓直補總計2.05萬元,以真金白銀激勵產業工人不斷提升技能水平。(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學禮 李靜楠 通訊員 袁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