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中旗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探索“技能培訓+民族團結”模式,打造“石榴逐夢促振興”技能培訓品牌,拓寬群眾的增收致富渠道,推動各族群眾在就業創業中互嵌發展,實現產業發展與民族團結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截至目前,“石榴逐夢促振興”農牧民實用技能培訓會覆蓋全旗12個蘇木鎮174個嘎查,培訓各族農牧民千余人次。
打造“石榴逐夢促振興”技能培訓品牌,拓寬群眾的增收致富渠道。
“菜單式”培訓實現精準對接。結合政策導向,經過深入調研,廣泛收集各蘇木鎮嘎查在產業發展、庭院經濟、就業技能等方面培訓意向,為農牧民提供“菜單式”專業技能培訓。結合群眾需求,組織開展母嬰護理、養老護理員、植保無人機等市場需求旺盛、就業前景廣闊的課程,方便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學習到實用技能,打破民族間的交流壁壘。結合農牧民增收獎補項目等,重點推進養雞、紅干椒、紫皮蒜種植等產業,組織農牧民發展庭院經濟,同時邀請農業專家、致富帶頭人深入嘎查定期開展實地指導。
邀請農業專家、致富帶頭人深入嘎查定期開展實地指導。
“民族團結+”促進交流融合。培訓過程采用國家通用語言授課方式,課程內容包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農牧民技能培訓等。優化培訓內容與形式,把培訓課堂搬進田間地頭,通過現場教學、互動問答、實踐體驗等方式,提升能力、加強溝通,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融入到學技能、學文化、學本領中,以“小切口”展現了“大主題”。培訓期間,各族農牧民一起學習、培訓、提升、就業,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共同發展,增進彼此的了解信任,進一步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
植保無人機培訓進行現場操作指導。
“訂單+定崗”實現增收共富。培訓采用“定崗+訂單”模式,與內蒙古中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科右中旗富民職業培訓學校等企業、農牧業合作社等溝通交流,按照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具體技能人才需求精準制定課程。緊抓“持證就業”這個關鍵,對參訓學員進行結業考評并頒發相應證書,表現突出的可直接定向輸送到崗就業。開展“訂單式”培訓,巴彥呼舒鎮、杜爾基鎮、高力板鎮、巴彥茫哈蘇木等地依托“企業+嘎查+農戶”的模式,與吉林省洮南市、鎮賚縣,通遼市以及當地等企業開展辣椒、粘玉米、干豆角等訂單合作,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確保農戶“種有所得”。創新“文旅+非遺”消費模式,特邀盟、旗級非遺傳承人開展為期20天民族手工藝培訓,探索民族手工藝與文旅等產業的融合路徑,為民族手工藝打開商業化思路。
特邀盟旗級非遺傳承人開展為期20天民族手工藝培訓,探索民族手工藝與文旅等產業的融合路徑。
來源于科右中旗民委
統籌 牧仁
審核 烏日嘎
新媒體編輯 苗曄
聲明: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內蒙古畫報》官方微信
點擊“在看”,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