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記者 陳思琦 深圳報道
科技創新,尤其“從0到1”原始創新,風險與不確定性如影隨形。如今在深圳,“容錯”迎來制度保障。
南方財經記者從深圳市科技創新局獲悉,《深圳市科技創新領域寬容失敗履職盡責認定工作指引(試行)》(簡稱《指引》)近日印發,適用于全市范圍內財政資金資助的科技創新活動,適用對象包括全市事業單位(含高校、科研院所、衛生醫療機構等)、企業等單位及其具有科技管理職責以及從事科學技術研究或活動的人員。
《指引》明確了5項勤勉盡責條件、9項免責情形。其中,符合戰略決策方向、符合科學民主決策程序、沒有以權謀私、主動擔當作為、主動糾錯并及時挽回損失或消除不良影響的,可視為履行勤勉盡責義務;履行勤勉盡責義務后,出現“里程碑式”“賽馬式”項目未通過考核、因技術路線選擇不當導致難以完成預定目標等情況,可免除相關責任。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隨著創新進入“深水區”,今年以來,江蘇、山東、海南、天津、廣州等省市均出臺了科技創新盡職免責相關政策。尤其國資創投領域,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深圳南山區等相繼推出“頂格容錯”,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容虧率100%,著力營造大膽創新、寬容失敗的共識和氛圍。
明確9種免責情形
“在確定性的領域我們可以以成敗論英雄,在不確定性的領域,失敗的項目中也有英雄,只要善于總結。”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在多個場合談及試錯的重要性。
寬容失敗需要有確定性、規范化的政策引導。近日,深圳市科創局起草形成《深圳市科技創新領域寬容失敗履職盡責認定工作指引(試行)》,明確了寬容失敗、履職盡責認定工作的適用范圍、實施主體、勤勉盡責、免責情形等。
據悉,《指引》適用于深圳全市范圍內財政資金資助的科技創新活動,適用對象包括全市事業單位(含高校、科研院所、衛生醫療機構等)、企業等單位及其具有科技管理職責以及從事科學技術研究或活動的人員。
《指引》提出,各財政專項資金行政主管部門是寬容失敗,履職盡責認定工作的實施主體,并羅列了5項勤勉盡責條件,9項免責情形。
具體來看,滿足以下5種情形可視為履行勤勉盡責義務:
- 符合戰略決策方向。在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決策部署中創造性開展科技工作,因大膽履職,非因主觀故意出現失敗錯誤。
- 符合科學民主決策程序。經過充分論證,按照相關程序實施集體決策,沒有超越權限擅自作出決策或個人決定“三重一大”事項,不存在違反相關制度和業務流程的情形。
- 沒有以權謀私。經紀委監委部門確認,遵守廉政規定,沒有為自己、他人或其他組織謀取不當利益的;沒有與其他組織或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利益。
- 主動擔當作為。在科技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履職盡責、攻堅克難,出現失敗錯誤的;在化解矛盾糾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中主動擔責、積極作為,出現失敗錯誤的。
- 主動糾錯,及時挽回損失或消除不良影響的。
履行了前述勤勉盡責義務,但發生以下9種情形之一的,經認定可免除相關責任:
- 原始記錄證明承擔項目的單位和科技人員已經履行了勤勉盡責義務仍不能完成的。
- 對“里程碑式”“賽馬式”項目未通過考核的。
- 對創新創業項目以及前瞻性顛覆性未來性高風險技術進行經費資助或風險投資,符合規定條件、標準和程序,但資助項目未達到預期效果的。
- 因不可抗拒因素致使科技計劃項目不能繼續或不能完成研究開發內容和目標的。
- 因技術路線選擇不當導致難以完成預定目標的。
- 因不可預見因素,科技計劃項目研發的關鍵技術已由他人公開,致使本研究開發工作成為不必要的。
- 因不可預見因素,科技計劃項目研發取得了目標產品,但由于市場變化進一步產業化應用沒有意義的。
- 因探索使用新機制、新方法、新模式、新技術導致的科研創新無法實施和難以完成的。
- 按照國家、廣東省和深圳市有關規定,可以認定的其他情形。
《指引》明確,被認定為履職盡責的單位和個人,不予追究相關責任,不影響相關評價與考核,不影響再次申請財政資金支持的科技項目;在個人年度考核、評先評優、表彰獎勵時不作負面評價;認定意見可作為單位接受審計、監督檢查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容錯”形成廣泛共識
今年以來,“容錯”“盡職免責”出現在全國多地的科技創新支持政策中,各有亮點。
3月,《海南省科技創新容錯免責實施辦法(試行)》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創新提出“首次免責”概念,包括:企業首次承擔的研發類項目,未能完成考核目標或預期項目無法繼續進行,全額退回財政資金的;企業首次承擔的研發類項目驗收不通過,積極退回不合理支出及結余資金的;青年科研人員(35歲及以下)首次承擔財政資金資助的研發類項目,驗收不通過,積極退回不合理支出及結余資金的,予以免責、限期整改。
4月,《天津市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工作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劃清了一些重點情形的政策界限,包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獲取科技成果轉化收入,不視為經營性收入;橫向科研結余經費獎勵,不視為違規發放津貼補貼;科研事業單位領導人員可依法依規獲得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激勵,不視為經商辦企業,等等。
另一明顯趨勢是,政策性基金容虧率正不斷提高。
例如,《鄭州市天使投資基金設立方案》提出,合理容忍正常的投資風險,基金清算時投資損失率不超過投資本金40%的,依法依規啟動容錯程序;《無錫市市屬企業基金盡職免責及優化績效評價實施辦法》明確,建立基金風險容忍機制,允許基金清算時出現最高不超過50%的容虧率。
在廣東,今年持續涌現國資創投“頂格容錯”。其中,《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實施細則》提出,在受托管理機構盡職盡責前提下,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深圳南山區設立總規模5億元戰略直投專項種子基金和天使基金,對經認定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重點產業初創企業給予領投支持,基金內單個項目亦最高允許100%虧損。
隨著容錯、容虧漸成共識,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胡波建議,下一步,各地應加快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真正將“依法追責、盡職免責、精準問責”落到實處,既保護基金出資人利益,又保護基金管理團隊積極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