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汪清縣扎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深度融合,創新打造組織聯建、民族團結、產業融合、村民自治“四色”黨建品牌,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深化組織對接,夯實紅色戰斗堡壘。按照就近聯系的原則,組織鄰近村黨組織簽訂結對聯建協議,明確聯建目標任務和內容措施,建立完善資源清單、服務清單,推動黨建資源共享、黨建經驗共融、黨員素質共強。建立鄉鎮黨委牽頭的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圍繞黨建活動、鄉村振興、服務群眾等方面共商共議,協調解決突出問題。目前,已成立聯建共建黨組織35個,實現全縣200個行政村全覆蓋。
推動民族團結,浸潤藍色鄉村文化。深挖鄉村鄉愁、民俗、紅色元素,打造汪清鎮西崴子村鄉愁館、紅日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明月溝村紅色民俗文化研學體驗區等民族團結活動陣地,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三共四同”互嵌式村13個。持續開展“黨心連民心十五個一”“同升國旗同唱國歌”等民族團結活動2400余次,促進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凝聚民族團結鄉村文化。
促進產業融合,提振金色集體經濟。推廣強村公司發展模式,促進區域資源共享、產業共興。羅子溝鎮21村合資入股,成立海源農業有限公司,圍繞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3個方向拓展業務,平均每年為村級集體提供收益116萬元。天橋嶺鎮轉角樓村成立農潤谷物專業合作社,規范股份設置,村集體占股40%,合作社占股40%,村民占股20%,獨立經營農作物種植項目,增加集體經濟收入57萬元。
健全村民自治,打造橙色治理模式。依托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和微信群,同步建立線上線下議事機制,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收集意見建議200余條,推動解決急難愁盼問題100余件。建立村級“積分超市”,將環境整治、矛盾調處、志愿服務等納入積分制管理,通過文明換積分、積分兌物品的方式將鄉村治理由“村里事”變成“家里事”,持續激發群眾自治內生動力。
來源:汪清縣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