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梅江鎮坐落著一個產業蓬勃發展、鄉村治理有效的美麗村莊——興隆坳村。近年來,該村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積極推廣“積分制+清單制”,建立“和事堂”人民調解室,強化多重保障,力促鄉村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在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梅江鎮坐落著一個產業蓬勃發展、鄉村治理有效的美麗村莊——興隆坳村。近年來,該村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積極推廣“積分制+清單制”,建立“和事堂”人民調解室,強化多重保障,力促鄉村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興隆坳村村民在積分超市兌換物品的場景。
小積分大能量
“參與村莊清潔行動記3分,鄰里關系和睦記1分……”根據興隆坳村的《鄉村治理積分管理細則》,村民每一項主動響應鄉村治理的積極表現都會獲得積分。
“大家對積分看得非常重,都覺得這是一份榮譽。”興隆坳村黨支部書記秦龍兵說,村里推行“積分制”后,讓村民的表現不再停留在無形的口碑層面,而是轉化為有形的“成績”,而且這份“成績”還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活用品。
“這是村里給評的,說是因為我家的積分高。”村民張宗芳指著大門口“最美庭院”的牌子說,“平時用積分換了不少物品,年底還給發了個‘獎狀’,今后我們還得繼續好好表現,爭取多得積分,多拿榮譽。”
為推進“積分制”持續高效運行,興隆坳村專門出臺《鄉村治理積分管理細則》,內容分為基礎積分、勤奮敬業、環境治理、文明和諧四大類別,涵蓋了孝親敬老、遵紀守法、勤勞致富、家庭整潔、熱心公益、綠色環保等涉及村民生活各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正向激勵29條、負向約束11條。同時,村里積極利用“渝益農積分”數字化平臺,加強“積分制”全流程管理,完成“清單制”制度上墻,設置積分超市,對“積分收集—記錄—轉化—兌換”進行跟蹤,確保積分隨時可查,商品隨時可兌換,讓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和方向更明確。
得益于“積分制”,興隆坳村村民參與新農村建設、農村垃圾革命、污水管網鋪設、廁所革命實施等重點工作的主動性被進一步激發,助力村容村貌顯著提升。近年來,該村先后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第二批)等10余項榮譽稱號。
“和事堂”促事和
“‘和事堂’‘和事堂’,就是給大家說和的嘛。兩位不要急,坐下來慢慢說……”日前,村里德高望重的“和事佬”譙正發對兩名原本爭得面紅耳赤的村民進行了耐心調解,最終促成了一場和解。
這些年,“和事堂”已成為興隆坳村調解村民矛盾的一個主要陣地。在這里,“和事佬”們不“唱高調”,不“講大話”,而是耐心聽取各方的想法,充分考慮各方的歷史積怨等因素,然后設身處地地幫助當事人想法子、解難題,努力尋找能讓雙方都比較容易接受的辦法。用一些“和事佬”的話說,村里的調解就是“用‘土方子’治‘心病’,彼此心里的疙瘩一旦解開了,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興隆坳村“和事堂”創建于2012年,由當地退休干部、婦女代表、鄉村教師、村里威望較高的人擔任“和事佬”。10多年來,他們對孝老敬親、婚喪嫁娶、鄰里建房等事宜中發生的矛盾糾紛進行了有效調解,為家庭和睦、鄰里和諧貢獻了積極力量。
但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興隆坳的一些居民搬遷到鎮上、縣城甚至重慶主城區居住,“和事堂”面對面溝通調解的方式變得愈發困難。對此,梅江鎮整合各方資源,運用數字化、信息化平臺技術,對原有“和事堂”進行升級改造,打造了“云上和事堂”新模式,依托當地村委會會議室設立視頻調解廳,增設話筒、顯示屏、攝像頭等設備,實現基層矛盾調解“一屏解”。基于此,興隆坳村深入構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創建黨群網格服務矩陣,推進“和事堂”在鄉村治理實踐中再立新功。2024年以來,該村“和事堂”調處各類矛盾糾紛數十起,切實實現了“大事政府辦、小事村社辦、私事自己辦”。
多重保障提實效
“‘積分制’也好,‘和事堂’也罷,都離不開‘村規民約’。”興隆坳村村民符佐勇說,該村的“村規民約”是以法律為準繩,在充分聽取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的,對大家的言行具有很強的約束力。
這些年,在“村規民約”的約束下,興隆坳村村民逐漸養成了婚喪宴席簡辦,摒棄高額彩禮和大操大辦,用簡單的禮品表達美好祝愿的習慣。而且,全村孝老敬親、崇尚文明的氛圍更加濃厚。
此外,為強化鄉村治理的人才保障,興隆坳村持續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讓返鄉大學畢業生和致富帶頭人更好地服務村民。為強化以文化人,該村立足村民實際需求整修了村委會的文化活動室,新增近100本讀物,供村民免費借閱;同時通過“最美庭院”評選等活動,讓身邊的榜樣引領大家共同形成文明新風尚。為強化硬件保障,該村配置了分類垃圾桶,修建了易腐垃圾堆肥池、垃圾中轉站等,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垃圾處理體系。目前,該村已獲得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稱號。
“鄉村治理不是一時興起就能辦成的事,而是需要久久為功去做的事;不是僅靠幾個干部督促就能做好的事,而是需要有一套科學有效的機制,充分把群眾的主動性調動起來才行。”秦龍兵說,今后,興隆坳村將繼續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繼續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促進村里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同步提升,努力讓興隆坳村更加宜居宜業宜游。
(供稿單位: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委員會)
來 源:《中國鄉村振興》雜志2025年第14期
總監制:姚卜成
監 制:韓世雄
編 輯:張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