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德重新披上開拓者戰袍,年薪4200萬美元、五年1.55億美元的合約,直接把他送上了NBA歷史最貴助教的寶座——這不是段子,而是現實,新聞發布會上比盧普斯的玩笑話,多少帶點自嘲成分,也掩不住這筆操作背后的巨大爭議,畢竟,利拉德35歲了,跟腱撕裂,極有可能整個下賽季都只能穿西裝坐場邊,開拓者圖什么,花大錢買情懷,還是有別的算盤,這事兒值得細品。
先說核心矛盾,利拉德和克羅寧之間的恩怨不是什么秘密,去年選秀夜,利拉德要管理層用探花簽換即戰力沖冠,克羅寧直接硬剛,堅持選了斯庫特-亨德森,還偏偏是個后衛,跟利拉德位置重疊,雙方對噴了大半年,利拉德公開申請交易,還點名要去熱火,克羅寧不僅不松口,電話都不回,最后把他送去了雄鹿,徹底撕破臉,這一幕看著像極了聯盟常見的“球星擺爛管理層,管理層反手送走,但等到今年夏天,克羅寧主動登門和解,開出全聯盟最高報價把利拉德簽回,前后反差太大,讓人很難不懷疑背后是不是有更多的利益博弈和權力妥協。
問題來了,開拓者為啥還得把利拉德請回來,還給了這么大合同,一方面,球隊現在極度年輕,去年選了亨德森,主力核心全是二十出頭的小伙子,擺明了要重建,利拉德這種老大哥,經驗和影響力確實是年輕人學不來的,哪怕他上不了場,光是坐在替補席上,帶帶亨德森、夏普們,傳授點場上場下的門道,也算物有所值,更何況,利拉德在波特蘭的影響力,有點像諾天王之于獨行俠,情懷和標志性都擺在那里,管理層這波操作,多少帶點安撫球迷、穩定軍心的成分,畢竟這幾年球隊擺爛太狠,票房和輿論都在下滑,利拉德回歸,至少能讓球迷有個盼頭。
但話說回來,3年4200萬,五年1.55億,給一個35歲、剛經歷大傷的老將,即便是頂級領袖,這也不是小錢,NBA歷史上還真沒幾個拿著頂薪當助教的先例,比盧普斯現場調侃“不會讓他躺著拿錢,但大家都知道,利拉德下賽季大概率是回不來的,跟腱撕裂這種傷,杜蘭特能滿血歸來,那是歷史級天賦,大部分人回歸都得掉層皮,利拉德自己也很坦白,說這次恢復很難,理療師都快哭了,他倒是心態穩,跟杜蘭特、蓋伊取經,信誓旦旦要滿血回歸,但現實就是,哪怕他能回到場上,競技狀態也很難回到巔峰,開拓者這筆投資,風險巨大。
再說點現實問題,利拉德這波回歸,表面上看是“回家,但其實操作空間非常有限,開拓者現在陣容結構問題不少,后場擁擠,內線薄弱,管理層又沒補強什么即戰力,反而是把薪資空間壓縮得死死的,未來幾年,球隊想要大手筆補強,難度只會更大,利拉德能做的,可能更多是精神領袖,帶帶新人,至于能不能再帶隊沖一回季后賽,球迷心里其實都沒底。
有意思的是,新聞發布會上,還順帶聊到了楊瀚森,利拉德坦言自己之前沒怎么關注,今年看了夏季聯賽,覺得楊瀚森的球風很適合當下聯盟,性格自信,這算是給中國球員點了個大大的贊,也給夏聯添了點人情味,畢竟楊瀚森現在熱度不低,能被利拉德認可,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鼓勵。
回頭看這筆操作,利拉德回歸,開拓者算是把牌攤開給所有人看了,球隊不指望立刻翻身,就是要穩住基本盤,給年輕人一個榜樣,也給球迷保留點歸屬感,至于花這么大價錢值不值,這事得等時間來驗證,萬一利拉德真能擺脫大傷,帶著一幫小弟再沖一回季后賽,那絕對是勵志劇,如果回不來,起碼也算給這段情懷畫了個句號,總好過無聲無息地結束。
最后一句,利拉德這筆簽約,情懷和現實各占一半,值不值,關鍵看他還能不能回到球場,能不能繼續帶動更衣室氛圍,開拓者賭的是人心,也是未來,至于能不能贏,沒人敢保證,但有時候,球迷要的就是這份念想,成敗先放一邊,至少故事還沒完,這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