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重壓與電動化轉型陣痛下,歐洲汽車巨頭或許正經歷“陣痛”時刻。大眾汽車集團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營收1584億歐元,同比下降0.3%;營業利潤67億歐元,同比下滑33%,低于市場預期。全球交付量440.5萬輛,雖同比增長1.3%,但未能轉化為利潤增長。
大眾
美國進口關稅成為不可忽視的負擔。上半年關稅成本高達13億歐元,相當于吞噬了近20%的營業利潤。與此同時,奧迪、大眾乘用車和軟件部門Cariad的重組支出再添7億歐元壓力。
關稅、電動化與重組成本共同構成了大眾的利潤“三座大山”。在營收基本持平的情況下,營業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6.3%下滑至4.2%。若剔除美國關稅和重組費用影響,利潤率也僅為5.6%,仍未達預期。
產品結構變化成為隱形殺手。大眾在財報中坦言:低利潤率電動車占比提高,疊加價格競爭與匯率波動,形成“負面組合效應”。當消費者擁抱ID系列電動車的同時,傳統燃油車的高利潤優勢正在消解。
大眾
現金流警報已經拉響。汽車部門凈現金流從上年的正4億歐元轉為負14億歐元,其中對Rivian追加9億歐元投資進一步加劇了資金壓力。
從區域市場來看,全球市場呈現明顯分化。南美市場以19%的增長率領跑,西歐和中東歐分別增長2%和5%。
但是,與之相比,在全球主要汽車市場的北美以及中國市場,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趨勢。其中,中國市場下滑3%,北美市場因關稅打擊暴跌16%。
訂單數據帶來曙光。西歐地區訂單總量增長19%,其中電動車訂單激增62%,ID.7 Tourer、奧迪Q6 e-tron等新車型表現搶眼。
在一定程度上,這或許表明大眾的產品力仍在,只是,從盈利能力來看,或許已被外部環境侵蝕了。
品牌陣營中,斯柯達成為亮點,季度利潤達7.4億歐元,創下8.5%的利潤率。而保時捷銷量下滑11%,營業利潤降至8億歐元,凸顯豪華品牌同樣難逃行業寒流。
或許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些表現,大眾方面大幅修正了全年指引,在一定程度上或許顯示出了謹慎信號。
具體而言,大眾方面將營收增長預期從5%下調至零增長,營業利潤率區間從5.5%-6.5%降至4.0%-5.0%。
與此同時,現金狀況預期同步縮水。汽車業務凈現金流預測砍半至10-30億歐元,凈流動性預期也從34-37億歐元下調至31-33億歐元。這些數字背后是否大眾方面為應對寒冬儲備糧草的生存策略,值得關注。
大眾ID.ERA
官方聲明將前景分為兩種情境:若美國維持27.5%關稅,業績將觸及預期下限;若關稅降至10%,才可能觸及上限。大眾直言:“關稅走向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我們的半年數據呈現出對比鮮明的局面”,首席財務官阿諾·安特利茨在聲明中指出,“一方面我們在產品方面取得強勁成功,另一方面運營業績同比下降三分之一”。
大眾正處于戰略調整關鍵期。面對中國品牌崛起,大眾加速推進“在中國,為中國”本土化戰略,與小鵬、上汽的合作車型將在明年陸續落地。軟件部門Cariad雖仍虧損12億歐元,但重組后已現改善跡象。
投資未來與當下盈利的平衡或許是值得考慮的問題。集團堅持2025年汽車業務投資比率為12%-13%的計劃,同時承諾到2027年將降至10%左右。或許,這需要大眾在研發投入與成本控制間走出精妙平衡木。
帕薩特PRO
本文結語:
從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2025年上半年大眾的營收以及營業利潤顯然受到了影響。不過,依然具備一定的看點。
比如說,斯柯達品牌逆勢創下8.5%的利潤率,成為財報中的閃光點,歐洲電動車訂單激增62%則暗示需求仍在。
同時,大眾將全年凈現金預測區間從20-50億歐元調整至10-30億歐元,賬上現金儲備或將成為穿越風暴的關鍵燃料。
隨著歐盟與美國就汽車關稅的談判進入關鍵階段,大眾下半年的業績走向或許與此息息相關。不過,這家歐洲工業巨頭的轉型之路即使會遇到一些挫折,我們相信它依然能夠妥善應對。
在此,我們希望大眾不斷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體驗,從而獲得更好的市場銷量、營收、利潤以及發展前景。
最后,本文涉及到的營收、利潤等財報數據,來源于大眾官方,僅供參考,具體以官方數據為準。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原創文章,總第11840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