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7月19日第9版截圖
在寒風凜冽的山西省產煤區地下,埋藏著一場難以言喻的殘酷真相。92歲的錢奎保聲音顫抖,這不僅是因為年邁,更因為那些沉重的記憶。
錢奎保是大同萬人坑的幸存者之一,他那布滿疤痕的頭皮,無聲地訴說著那段不堪回首的遭遇。在抗日戰爭時期,數以萬計的中國礦工遺體被丟棄在那里。
“我受了重傷,又昏迷。日本人把能動的我也扔進了四老溝礦城隍廟附近的死人坑,”錢奎保回憶起1941年冬天的情景時說。
“那是寒冬臘月,我被凍得快僵了。他們離開后,我掙扎著爬了出來,癱倒在礦工們走的小路上。就是在那兒,錢子明發現了我。”這位原名王九香的老人被來自河北的好心礦工錢子明救下后,便隨了救命恩人的姓氏,為那些遇難者作證。
他能活下來堪稱一個殘酷的奇跡。“當時和我家人一起擠在那節火車車廂里的300多個老鄉……只有我和表哥活過了那年春節,”他說,“我不是為自己而活,我是為那300人而活,為千千萬萬被日本人殺害的人活著。我只要活著一天,就要講述那段真實的歷史。”
在大同市西南方向約18公里處,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莊嚴肅穆。講解員王若蕓正指向那些令人揪心的展品,她童年時學校組織的紀念館參觀活動,在心中埋下了銘記歷史的種子。
“1937年至1945年間,日本侵略者不惜一切人力代價掠奪煤炭,”王若蕓說,“他們在大同掠奪了超過1400萬噸煤炭,有6萬余名礦工被摧殘喪生。每從地下挖出1000噸煤,就有4名礦工慘死。”
游客參觀山西省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 朱興鑫 攝
紀念館資料顯示,1937年9月至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占領大同煤礦期間,瘋狂掠奪煤炭資源,強迫礦工在惡劣的生產條件和嚴酷的生活環境下勞作。
許多礦工被摧殘致死,奄奄一息的礦工被扔到荒郊野外、河灘山谷和廢棄井洞中,在大同地區形成了20多處白骨累累的“萬人坑”。
對紀念館館長郭殿君而言,萬人坑是日本“以血換煤”政策的直接見證。這座紀念館于1969年正式開放,占地6.8萬平方米,黑色花崗巖紀念墻上刻著兩組數字:1400萬噸(被掠奪的煤炭數量)和6萬(遇難人數)。
館內設有五個展區,通過歷史照片、文獻史料、文物以及各類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的應用,再現了日本侵略者掠奪大同煤礦、殘害大同礦工的悲慘歷史。館內共展出珍貴歷史照片300余幅,文物80余件。
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工業化迅速發展,但其國內煤炭、鐵礦、石油等自然資源匱乏,于是將目光投向大同,企圖獲取煤炭資源。
王若蕓說,日本占領大同期間,侵略者以提供工作機會為幌子,從河南、河北等饑荒地區強征勞工。
航拍山西省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紀念館供圖)
煤峪口南溝是大同礦區“萬人坑”中保存得比較完整的一個,這也是留下的歷史鐵證。兩個洞穴中堆滿了層層疊疊的骸骨。上洞洞寬約5至6米,深40多米;下洞洞寬約3至4米,深70多米。
1966年,科考人員開始對煤峪口兩個山洞的尸骨進行清理及尸骸的鑒定,他們仔細檢查了尸骸的狀況和年齡,共清理尸骨約200具。遇難礦工的平均年齡為32.8歲,最大的56歲,最小的僅16歲,且坑中沒有女性。
清理過程中,有些尸骸面部表情清晰可見。死難礦工有的仿佛掙扎著向洞口爬去,有的用手撫摸著傷口,有的好像張著嘴在呼救,有的表現出恐懼,痛苦和絕望的神態。
“在遺址看到這些真實的尸骸,真的令人無比震驚。一定要來親眼看看,”郭殿君說。他還表示,我們需要深化研究,并利用新媒體向國內外游客傳播這段歷史。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他強調,紀念館有雙重使命:悼念遇難者,同時通過代際教育倡導和平。
日本侵略者對煤炭資源的殘酷掠奪,以及對礦工的殘暴統治和迫害,激起了工人們廣泛的憤怒與反抗。他們破壞生產工具設備、停產罷工、消極抵抗、進行秘密武裝斗爭、懲處漢奸。礦工們的持續反抗有力挫敗了日本侵略者的掠奪計劃。
郭殿君詳細講述了反抗運動的發展歷程:從礦區工人和當地民眾自發的反抗,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有組織地破壞生產和罷工,那些年為爭取自由進行了艱苦的斗爭。
盡管意義深遠,這座紀念館卻鮮為人知。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廣為人知,這是理所當然的,”王若蕓說,“即使我們這里的故事同樣重要,過去來的游客卻很少……我想告訴更多人,這個地方代表著大同資源被掠奪的歷史,是侵華日軍罪行的一個縮影。”
郭殿君也表示:“我們的宗旨是通過銘記歷史來維護和平,把這段歷史傳承給下一代。”
對錢奎保而言,這座遺址紀念館不僅僅是一座尸骨存放地,更是一個鮮活的號召,呼吁人們直面過去的黑暗,緬懷那些無聲逝去的生命,捍衛以巨大犧牲換來的和平。
(中國日報記者 朱興鑫 王茜 |馬靜波 張云森 王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