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7月23日10時20分許,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過程中,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經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醫護人員確認已溺亡。另有1名老師受傷。目前,屬地黨委政府、東北大學、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正在開展善后處置工作。
東北大學校門
7月24日下午,記者聯系到東北大學6名溺亡學生中其中一位劉某的親屬,她表示,劉某非常優秀,“我們在一個小縣城村子里,他是我們村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之一,他媽媽常常以他為驕傲。”另一位親屬還告訴記者,劉某今年大三,剛剛保送研究生,“他平時特別懂事、貼心而且節儉。”據該親屬了解,劉某母親和弟弟已經去往內蒙古處理后續事宜。
該親屬還向記者推薦了劉某母親的社交媒體,記者翻閱發現,2022年劉某母親曾在社交媒體上曬出劉某被東北大學錄取的錄取通知書,該錄取通知書顯示劉某被錄取到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工科試驗班(含礦物加工工程、測繪工程等6和專業),且注明為國家專項計劃。
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記者在東北大學官網檢索發現,2024年9月11日發布的一篇名為《中國黃金—東北大學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班暨東北大學黃金學院“黃金班”開班式召開》的文章中提到,東北大學黃金學院“黃金班”學生代表、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2022級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本科生劉某作為學生代表交流發言。
劉某生前演講畫面
此外,據劉某朋友發出的聊天記錄顯示,劉某23日上午9點多曾發給朋友兩段視頻,視頻顯示他正在格柵板上。該朋友10點48分予以回消息問他干嗎去了,但卻再也沒有收到劉某的回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致電東北大學,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具體信息,請記者聯系校宣傳部。隨后,記者多次撥打東北大學校宣傳部電話,截至發稿前均無人接聽。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她不了解情況。記者多次致電劉某老家村委會,電話均無人接聽。另據澎湃新聞報道,劉某老家的村干部稱,他是一個很優秀的孩子,家里的大人已經趕過去了,很悲傷。
相關新聞
7月23日,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教師帶領下,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于浮選槽上方格柵板平臺觀摩浮選工藝時,格柵板突然整體脫落,6名學生及1名帶隊教師瞬間墜入充滿黏稠礦漿的浮選槽。經全力施救,6名學生被救出后,經醫護人員確認已溺亡。另有1名老師受傷。事故發生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政府已成立由市應急管理局牽頭,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內蒙古局、教育廳、公安廳及東北大學組成的聯合調查組。
格柵板與浮選槽(圖片來自網絡,與內文無關)
7月24日下午,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從東北大學相關工作人員處獲得了一份最新的事故情況調查通報。通報顯示,已初步查明的事故直接原因是浮選槽上方鋼格柵板(規格1.2m×3m)一側固定角鋼焊縫存在陳舊性裂紋,當日受集中載荷后瞬間斷裂,導致整塊格柵板翻轉脫落。據悉,格柵板是安裝在浮選槽等設備上方或通道等處的金屬網格板,起承載、防護隔離等效果,防止人員或物體直接墜入下方的設備或空間。
事故調查組發現,涉事企業2月份雖對格柵板進行過一次“局部更換”,但未對全部焊縫做無損檢測;事發平臺日常承載標識缺失,未限定同時站立人數;學校與企業簽署的《教學實習安全協議》未明確現場監護、限員和應急流程。
目前,涉事車間全線停產整頓;企業分管安全副總經理、車間主任、當日監護人員3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東北大學已啟動校內問責,暫停所有赴礦山現場實習,并成立家屬善后專班;企業與學校已同6名遇難學生家屬全部取得聯系,正依照《工傷保險條例》及《生產安全事故賠償辦法》協商賠償。
接下來,調查組還將完成現場勘查、資料封存、人員問詢,形成技術鑒定和管理責任報告,并公布最終調查報告及追責名單。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發現,今年2月25日,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內蒙古礦業選礦部浮選車間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文章,稱其順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層平臺地面格篩板更換、三系列泡沫沖洗水改造以及藥劑制備間和石灰乳制備間、循環泵地面修復等眾多改善作業環境技改項目,消除現場安全隱患。
該文章還提到,2024年,浮選車間安全環保事故為零、職業健康事故為零、安全生產事故為零,實現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標。
6名東北大學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下屬選礦廠溺亡,引發關注。7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應急管理廳工作人員告訴南都N視頻記者,“我們現在正在調查處理中。”新巴爾虎右旗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稱,事故責任的最后定性還不知道。滿洲里市殯葬服務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遇難學生遺體目前尚未火化。
事發地禁止入內
內蒙古自治區應急管理廳介入調查
7月23日10時20分許,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過程中,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6人經全力施救,最終確認溺亡。據了解,目前事發地已經停工停產,現場拉上了警戒線,并豎起禁止入內的牌子。
7月24日,新巴爾虎右旗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已介入此事。提及事故責任如何劃分時,其稱,“最后定性還不知道”,需要等調查結果出來后,官方進行通報。
內蒙古自治區應急管理廳工作人員向南都N視頻記者表示,“我們現在正在調查處理中。”
滿洲里市殯葬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6名東北大學學生遺體已停放于圣天池殯葬服務中心,“目前還沒有火化,需要等家屬處理完善后事宜”。
南都此前報道,事發后,東北大學一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學生表示,遇難者是“大三本科生”。其曾去過事發選礦廠,“平時除了檢修設備,沒有員工在機器旁邊”,其回憶實習時“浮選區員工平時也就二三十人,實習參觀的時候學生加老師會比浮選車間員工多”。其還提到,如果是7個人站在(格柵)板上,可能板子會受不住”。
該學生還表示,浮選槽的垂直高度有十幾米,里面是礦漿,“類似于泥石流,人掉進去動不了”。學生還稱,受傷老師是其大創帶隊老師,“剛工作兩年,對學生很好”。
浮選槽槽底悶熱光線不明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曾多次發文介紹浮選槽情況。其稱,選礦作業中,礦漿通過旋流器至浮選第一道工序,是有用礦物與無用礦物的剝離。
作業人員進入浮選槽內清理底部沉積泥沙
作業人員進入浮選槽內,使用鐵鍬、水管、水桶等工具清理底部沉積泥沙,確保能夠直觀地檢查耐磨陶瓷層磨損情況。“槽底悶熱的環境,厚厚的泥沙,不明的光線,沒有影響到作業人員的工作熱情。”
南都記者查詢獲悉,2024年,曾有專家發文分析選礦廠安全事故,并提出預防對策。
文章稱,針對中國5家典型選礦廠近6年發生的130起事故進行分類總結,根據事故性質可分為設備事故、機械事故、自然事故、交通事故、安全事故和工藝事故六大類,其中32%的事故為原始制造或安裝缺陷、自然災害等外部原因造成,除此之外,68%的事故是由于維修檢修不及時、人員安全意識不足等人為因素造成。
文章提到,浮選包括浮選機及加藥系統,部分加藥系統需對藥劑進行加熱,浮選藥劑泄漏及高溫蒸汽可能會造成灼燒事故,對浮選機進行維修巡檢時,可能會出現高處墜落或者砸傷的事故。
有專家認為在浮選車間中可能會接觸到二氧化硫從而造成中毒事故。浮選作業中常用的捕收劑(如煤油)、起泡劑(如MIBC)在《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中被列為危險化學品,該類危險化學品儲存過程中存在發生火災的危險,需要有專屬場地儲存并且需要專人管理。
文章指出,選礦廠內大型設備使用年限久、更換成本高且困難,在日常生產中注重設備的保養與維護是極為重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