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黃金班”背景深度解析
一、項目定位與成立背景
校企聯合培養項目
“黃金班”由東北大學與中國黃金集團于2024年9月聯合創辦,旨在培養黃金產業高端人才。項目依托礦物加工工程、冶金工程等專業建設,從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冶金學院選拔優秀學生,首屆招生37人。學生需滿足成績位列專業前50%,經嚴格篩選方可入選。
戰略合作基礎
雙方于2023年簽署《共建實踐教育教學基地協議書》,2024年3月起組織學生赴內蒙古礦區實習。此次事故中的實習為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必修課程(2學分),與畢業直接掛鉤,學生正處于大三升大四關鍵階段。
? 事故暴露的隱患:黃金班的“致命實習”
二、涉事學生與遇難細節
遇難學生代表劉某
身份: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2022級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本科生,黃金班首屆學員。
寒門精英:重慶農村家庭,全村首位985大學生,2025年獲保研資格。大學期間靠助學貸款與兼職家教維持學業,弟弟即將升入高三。
悲劇性關聯:2024年9月曾在黃金班開班儀式上作為學生代表發言,稱“愿為國家黃金事業貢獻青春力量。
三、事故直接原因:企業安全體系崩潰
設備隱患長期未整改
格柵板超期服役:設計壽命5年,實際使用超8年,2023年因“承載力不足”被通報,但僅局部維修未全面更換。
防護缺失:浮選槽無承重標識與限流措施,日常僅承載20-30名員工,事發時超40名師生聚集,遠超安全負荷。
校方監管缺位
實習協議未明確高危區域監護責任,帶隊教師僅接受2小時安全培訓,未提前核查設備隱患。
四、死亡性質爭議:非普通“溺亡”
礦漿致命性:浮選槽含腐蝕性化學藥劑、重金屬離子及高速葉輪(轉速達每分鐘數百轉),人體墜入后遭腐蝕、窒息、機械創傷三重傷害,生還率為零。
輿論質疑:官方通報“溺亡”被指弱化企業責任,實際為重大安全責任事故。
? 追責與后續影響
五、追責進展
企業責任
中金黃金子公司內蒙古礦業分管安全副總、車間主任等3人被刑事拘留,涉事車間全線停產。
企業2025年2月宣稱“全年零事故”,但檢修記錄造假,安全隱患被多次通報未整改。
校方應對
東北大學官網變黑白悼念,暫停所有礦山實習,成立善后專班對接家屬。
六、社會反思與行業震動
寒門學子的雙重悲劇
遇難者多來自經濟困難家庭,劉某等6人用教育改變命運的路徑被切斷,凸顯“紙面安全”對底層精英的傷害。
全國高校緊急行動
北京大學、湖南財政經濟學院等多所高校發布實習安全提示,要求“對不穩固設施敢于質疑”,強調安全高于流程。
教育部擬修訂《高校實習管理規定》,強制企業購買安全責任險。
血的教訓:校企合作的生死警示
“黃金班”本是產教融合的創新模式,卻因企業成本壓縮(數百億利潤未換一張格柵板)與校方形式化監管釀成慘劇。六名學生的隕落撕開工業安全遮羞布:
企業責任:須將設備全生命周期監測、高危區域雙重防護寫入制度,杜絕“整改應付”文化;
高校責任:實習前需獨立核查合作企業安全記錄,簽訂詳實權責協議;
監管升級:建立第三方安全評估機制,對隱患企業實行“一票否決”。
劉某最后一條朋友圈寫于2024年1月:“天氣很好,心情很糟。彼時他未知,18個月后,曾承諾“培養他”的校企平臺,成了吞噬他生命的深淵。當銹蝕的格柵板墜落,一同崩塌的不僅是六個家庭,更是公眾對產學研信任的基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