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寺的雞不鳴,莫愁湖的愁更愁。”“我們中國人不許可你們這么糟蹋!”“我們不是朋友。”……電影《南京照相館》7月19日點映后,好評如潮,影片中的這幾句臺詞,震撼人心,大家把這些臺詞留在了網絡的各個角落,以此記住這段血淚史,傳遞真相。
【我們不會忘記】
片尾今昔對比照攝影師是南京人
“散場后手還在顫抖。”“這個電影我要去南京看。”“心痛又震撼,全程情緒暴擊,不自覺地顫抖,哭了有4次。散場時會有緩不過來的感覺,出影院被太陽曬著,簡直恍如隔世。”“編號1213。”……
這是一部后勁很大的電影,沒有人可以笑著走出電影院。有觀眾表示,《南京照相館》用彩色影像,再現了長輩記憶中的“黑白”歷史,將年輕人所知所聞的歷史,“顯影”為身臨其境的高清畫面。
影片的最后,南京今昔對比照擊中了無數網友的淚腺。電影結尾,中華門、中山門、紫金山天文臺……侵略者拍攝的斷壁殘垣,與如今南京的繁華漸漸重疊,這是電影給我們留下的最美彩蛋。“剛看完電影,看到最后照片的時候,真的繃不住了。”“片尾真的好好,我都想再走每一個城門了。”
拍攝這組照片的攝影師毛先生,也在社交平臺發文“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自己是南京人,這組照片拍攝于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7月22日晚,《南京照相館》在南京的首映現場,他分享了拍攝這組照片的初衷,他說:“大家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還有網友看完《南京照相館》,選擇騎行繞了總統府、雞鳴寺、玄武湖、太平門,看一看如今傷疤愈合的南京。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南京照相館》《東極島》《731》等影片,都將帶著我們重回那段烽火歲月。正如《南京照相館》片尾曲所唱,“心上的人兒,你不要悲傷,愿你的笑容,永遠那樣。”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電影切片】
每一幀畫面都是無聲的控訴
故事聚焦于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后,一群在戰火中掙扎求生的普通百姓。他們為躲避日軍屠戮,藏身于“吉祥照相館”這方小小的“安全屋”。為了換取片刻喘息,他們被迫協助日軍攝影師沖洗底片,卻在暗房中意外顯影出一張張記錄日軍屠城暴行的鐵證。面對日軍企圖掩蓋真相的瘋狂搜捕,這群手無寸鐵的平民,在絕望的深淵里燃起微光,開始謀劃如何將這份沉甸甸的罪證送出煉獄。
影片中日軍滔天罪行的歷史場景被高度還原:日軍進行“百人斬競賽”后猙獰合影,炫耀“戰功”;日軍攻占南京城后,在城門前“勝利”留影;城內街道尸橫遍野,無數百姓倒在血泊之中;大量中國百姓被日軍驅趕至江邊屠殺,鮮血染紅了江水……
每一幀畫面都是無聲的控訴。
【歷史真相】
日軍暴行鐵證
關鍵字:“京字第一號證據”
影片中藏身于“吉祥照相館”的老百姓,最終將記錄日軍暴行的罪證護送出去,讓世界看到了真相。而事實上,這份罪證由兩名中國人接力多年守護。
1938年1月,當時年僅15歲的照相館學徒工羅瑾,冒著生命危險保留下日本侵略者拍攝的殘忍殺害中國百姓的照片。羅瑾看到日本人在殺中國人,心里特別憤恨,在照片沖洗過程中,他偷偷地留下來一套。最終羅瑾挑選了16張照片,然后將照片貼在本子上,并制作了封面。在封面上寫了個恥字,畫了個心在滴血。
為了能把這份珍貴的照片保留下來,羅瑾將它藏在自己家的房梁上。幾經輾轉,又把它們藏在一個寺廟的墻洞中,可誰知照片不翼而飛!羅瑾擔心引來殺身之禍,到處躲藏。后來照片被一個叫吳旋的青年意外發現,雖然吳璇不知道照片的來歷,但是他知道這些照片的重要價值,又將它藏了起來。1946年,吳璇將這本珍藏多年的相冊交給了在南京成立的國防部審判軍事戰犯法庭。
這本相冊的原件目前收藏于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不過觀眾仍可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看到這16張觸目驚心的照片。如今,雖然羅瑾、吳璇早已故去,但這段歷史不會被忘記,他們接力守護“血證”的故事也會被更多人知曉。
關鍵字:“百人斬”
影片中,關于“百人斬”的鏡頭只有幾秒鐘的呈現,但事實上這是一場從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的暴行。1937年11月,在侵華日軍由淞滬戰場向南京進軍的途中,有兩名殺人成性的日軍少尉,突發奇想,提出進行滅絕人性的“砍殺百人大競賽”,以誰先殺滿100人為勝利。
這兩名劊子手都在日軍第16師團供職。一名叫向井敏明,26歲,山口縣人,任炮兵小隊長;另一名叫野田毅,25歲,鹿兒島人,是富山大隊的副官。最后向井敏明以斬殺106人,平手于斬殺105人的野田毅。這就是駭人聽聞的“百人斬競賽”。
“百人斬競賽”經日本媒體、中國媒體、國際媒體等多方報道,如今成為侵華日軍暴行的鐵證。
關鍵字:“下關集體屠殺”
影片中站在江邊將被殺戮的平民、被鮮血染紅的江水……無不讓人痛心。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江寶珠生前證言曾說;“我大哥江寶源、二哥江根源再也沒有回來,據說被押到下關江邊集體屠殺了。一同被抓的還有鄰居家姓陳的一個人、姓李的一個人。后來,我們曾到江邊和那個水塘邊的死人堆里去認尸,但是都沒有找到。”
南京大屠殺期間,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馬庭寶全家逃到難民區避難。他的父親、舅舅和二姑爹在難民區被日本兵用繩子捆綁著押上了卡車,從此再也沒有回來。后來,據逃回來的難民說,他們是被抓到下關江邊集體屠殺了。
如今江水依舊,登記在冊在世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僅剩26位,但在中山碼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煤炭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矗立的紀念碑依然銘記著這些暴行。
現代快報/現代+ 記者 徐夢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