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邊境沖突近日迅速升級。24日上午,柬埔寨與泰國在兩國邊境爭議地區發生交火,雙方互指對方率先開火。據泰國軍方消息,雙方在多處地點發生戰斗,泰方出動空軍F—16戰機,摧毀柬方兩處軍事設施。泰國代理總理普坦表示,沖突已造成泰國11人死亡、28人受傷。柬埔寨國防部發言人證實交火屬實,稱“泰軍無端侵犯柬領土”,“柬軍嚴格在自衛范圍內行動”。柬埔寨首相洪瑪奈致函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要求安理會緊急召開會議進行干預。
緊張局勢,并非一朝一夕。如果說5月底的邊界交火事件揭開了兩國矛盾的冰山一角,泰國前總理佩通坦因“通話門”被暫停職務一事,則讓兩國關系變得愈發撲朔迷離。而他信與洪森罵戰的余音未散,接二連三的爭端讓兩國關系蒙上陰影:士兵觸雷受傷、外交關系降級、柬埔寨禁止泰國蔬果入境、泰國推遲了文物移交……
“導火索”埋在模糊地帶
泰柬的最新沖突源于日前的“地雷事件”。本月16日,泰國士兵在兩國邊境爭議地區巡邏時踩中地雷,導致3名士兵受傷,其中1人傷勢嚴重被迫截肢。泰國陸軍隨后稱已確認柬方在該地區埋下新地雷,指責此舉違反《渥太華禁雷公約》。四天后,柬埔寨國防部正式回應泰方指責,否認地雷由柬埔寨軍隊新近埋設,而是戰爭期間遺留的殘余,并指出泰國士兵進入柬埔寨領土。
不到一周,泰國軍方再次通報士兵觸雷受傷事件,一名泰國士兵在泰柬邊境巡邏時踩中地雷并致右腿被炸斷。
泰國政府隨即決定降低泰柬外交關系等級,召回泰國駐柬埔寨大使,同時驅逐柬埔寨駐泰國大使。作為回應,柬政府決定將與泰國的外交關系降至最低級別,并召回駐曼谷外交人員。
此次交火以及“地雷事件”,均發生在泰柬邊境爭議地區。而泰國軍方24日通報中所提及的柬軍隊開火的達蒙通寺附近區域,則是長期以來兩國邊境爭端的焦點和和縮影。
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副院長、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顧佳赟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圍繞達蒙通寺及其周邊領土主權,兩國從今年5月份開始,就一直在外交、軍事場合多回合角力。這些互動推高了各自國內的民族情緒,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爭議地區管控秩序的難度。“這段時間以來,有越來越多的泰柬青年團體前往爭議地區參觀,表達愛國情緒。但雙方部隊在維護秩序的尺度、力度上又未能達成一致,幾乎每天都有小摩擦發生。兩國邊境部隊長期持續保持警戒狀態,也提升了產生誤判的概率。可以說,兩國的民族情緒和警戒狀態在這次沖突發生前已達臨界,而‘地雷事件’偏偏就成了引爆臨界的導火索。”
除了達蒙通寺,坐落在泰柬邊境的柏威夏寺問題同樣突出,一直牽動兩國神經。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駱永昆研究員表示,此次沖突的深層次原因是雙方長久以來的邊境爭議。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雙方邊境沖突長期沒有得到解決,其中柏威夏寺周邊土地歸屬成為歷史遺留問題。據悉,1962年,海牙國際法院根據當年的邊界地圖判定柏威夏寺應歸柬埔寨所有,但對于寺廟周邊約4.6平方公里的土地的歸屬,卻沒有做明確判定。這個模糊地帶便成為了雙方矛盾的“導火索”。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柬埔寨的申請,將柏威夏寺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更是在泰國引起軒然大波,最終導致爆發“黃衫軍”示威。
“通話門”并非孤立事件
泰柬局勢的升級,繞不開的是“通話門”事件。6月中旬,泰國前總理佩通坦同柬埔寨參議院主席洪森關于泰柬邊境局勢的一段通話錄音流出,在泰國引發爭議。
本月1日,泰國憲法法院暫停了佩通坦的總理職務,并要求佩通坦在15天內提交申辯材料。而在“通話門”案申辯材料提交的規定期限的最后一刻,佩通坦向泰國憲法法院申請延期提交材料15天,理由是在此前規定的期限內,無法完成全部材料的準備工作。
有分析認為,邊境對峙的持續升級導致兩國民族主義的情緒迅速高漲,佩通坦雖然試圖利用他信家族與洪森家族的私人關系,尋求化解爭端,但顯然布局失誤。可以說,“通話門”并非孤立事件,既是泰國政壇對佩通坦不滿的一次集中爆發,也是長久以來邊境僵局的外溢體現,更是推動了緊張局勢的升溫。
“‘通話門’事件后,雙方都憋著一股火,尤其是泰國。”駱永昆認為,雙方博弈的持續上升和高層互信的缺失,導致沖突遲遲無法降溫。
“談判桌”是最理性選擇
此輪沖突中,武力的升級引起外界擔憂。柬國防部24日指責泰國使用各類重型武器,并過度部署軍隊占領柬埔寨領土。泰國陸軍則發文稱,柬方當天向泰國素林府一社區發射兩枚BM—21火箭炮,造成3名平民受傷。
在駱永昆看來,雙方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發展情況并不是太好,因此更需要穩定。“目前雙方仍有所克制,未來還是要坐下來談判,開通各領域的渠道,不管是外交、軍事,還是雙方高層的渠道。”駱永昆認為,可以發揮東盟的作用,尤其是通過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的調停,給予雙方協調的空間。據悉,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稱在24日與兩國領導人對話,他呼吁雙方保持克制,并嘗試進行談判。
緊張局勢之外,依舊可見降溫的跡象。泰國代理總理普坦表示,目前沖突暫時沒有蔓延到其他地區,尚未進入戰爭狀態。“5月沖突以后,尤其是‘通話門’以來,泰柬沖突的焦點已經轉移到政治爆料、貿易往來、文物合作和人員交流等話題,而不僅是邊境軍事對抗和主權歸屬問題。這在客觀上緩解了兩國之間的軍事對抗強度。但24日發生的沖突又將故事拉回主線。”顧佳赟指出,從這次沖突的結果看,泰柬兩國都沒有擴大戰爭規模的意愿,也沒有做好升級戰爭的準備,回到談判桌政治解決問題將會是最理性、最實際的解決方案。
原標題:《泰柬沖突爆點竟在兩座寺廟,歸屬爭議牽動兩國神經》
欄目主編:劉暢 文字編輯:劉佳雯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文匯報 沈欽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