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拍攝的唐山市中心城區環城水系。該水系全長57公里,是唐山市區重要的生態景觀廊道。
6月27日,唐山市豐潤區火石營鎮大嶺溝村桃園,游客在采摘鮮桃。當地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生態農業種植,促農增收。
6月27日,市民在唐山遷安灤河左岸體育公園進行皮劃艇訓練。近年來,當地持續推進灤河生態修復,打造灤河沿岸綠色生態景觀帶。
6月28日,游客在唐山市南湖公園游覽。南湖景區原是開灤煤礦采煤沉降區,經生態修復轉型為環境優美的“城市會客廳”。
6月28日拍攝的唐山市豐南區河頭老街景觀。曾經的運煤通道,改造提升后不僅帶火了唐山的文旅消費,也成為展現城市轉型的綠色名片。
7月13日,漁民在唐山沿海網箱作業區投喂魚苗,修補養殖網。唐山不斷提升海水養殖的環保標準,推動水產養殖產業向綠色低碳轉型。趙 亮攝(中經視覺)
河北唐山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有著“鋼城”“煤都”之稱。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2016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園區,他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作品,可以積極促進唐山綠色發展,提高唐山市建設管理水平。”
近年來,唐山市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接續做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篇大文章。
積極探索礦山修復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使大量廢棄礦山由昔日的“禿山”變“綠山”。唐山市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以每年15萬噸的速度持續增長,截至目前總量已達1500萬噸。
實施全域清水潤城工程,統籌推進水資源、水污染、水環境、水生態一體化治理,著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河湖安瀾的美好家園。全市共實施灤河、青龍河、還鄉河、沙河等80項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清淤疏浚整治79條河道、817公里,清理河道垃圾1882處、132萬立方米。唐山年新增引水量3.85億立方米,每年壓減地下水開采量2.8億立方米,直接經濟效益達8.45億元。
系統推進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對唐山海灣內的802個排污口進行了整治。海水水質優良比例連續5年保持100%,退養還島、還灘面積達260余萬平方米,島體和沙灘修復面積近400萬平方米,海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其中,唐山灣國際旅游島及龍島區域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名單。
通過全方位的環境整治提升,如今唐山這座工業重鎮日益彰顯出生態魅力。(經濟日報記者 趙 晶 宋美倩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