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灤南縣有一對父女,父親張老漢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一輩子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守著家里那點薄田過活。女兒巧兒雖說剛滿十三歲,卻聰明伶俐,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家中養著一頭小毛驢,那毛驢渾身毛茸茸的,性子溫順,是家里的好幫手;還種著二畝薄地,雖說收成不算豐厚,但好歹能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平日里,為了多賺點零錢貼補家用,父女倆農閑時會去山上打些柴,拿到城里去賣。
這一天,陽光暖暖地灑在大地上,張老漢早早地準備了兩捆干柴,那柴捆得結結實實,干燥又易燃。他把柴搬到小毛驢背上,騎著毛驢就晃晃悠悠地往城里走去。不大一會兒,就來到了熱鬧的集市。集市里人來人往,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張老漢找了個空位,把柴放下,靜靜地等待著買主。
沒過多久,一個身形高大的男子悠悠地走了過來。那男子穿著一身粗布衣服,眼神中透著幾分狡黠。他上下打量了一番柴和毛驢,開口問道:“你這柴是賣的嗎?”張老漢趕忙起身,笑著回答:“是的,您買嗎?”男子又問:“要多少錢?”張老漢思索了一下,說道:“三十個銅子。”男子用手指了指毛驢,不懷好意地問道:“是所有這些嗎?”張老漢一心只想著賣柴,沒多想,隨口應道:“是的。”男子一聽,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說道:“我買了。”說著,便從肩上取下錢褡子,慢條斯理地數起錢來。
張老漢看著男子,心里還琢磨著這人可真爽快,買東西連價都不還。不一會兒,男子數好錢遞給張老漢,轉身牽起驢子就要走。張老漢這下愣住了,瞪大了眼睛,急忙說道:“你咋牽驢子?這驢子可不能給你!”男子卻理直氣壯地說:“我買的是所有這些,連你的驢子也在內。”張老漢一聽,急得臉都紅了,趕緊跑過去死死拽住驢子,大聲說道:“不行不行,這驢子不賣!你這不是耍賴嗎?”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聲音越來越大,引得周圍不少人圍過來看熱鬧。最后,吵吵嚷嚷地鬧到了縣衙。
縣官升堂,威嚴地坐在大堂之上。兩旁的衙役手持棍棒,齊聲高呼:“威武!”張老漢和那男子被帶上堂來。縣官問明情況后,也不仔細分辨,稀里糊涂地就把驢子斷給了買柴人。張老漢氣得渾身哆嗦,滿臉通紅,可又無可奈何,只能含著淚離開了縣衙。
回到家里,張老漢把賣柴受騙的事兒原原本本地跟閨女巧兒說了一遍。巧兒聽完,眼睛滴溜溜一轉,安慰道:“爹,你吃飯吧,下回我去賣,絕不讓那壞人得逞。”張老漢看著懂事的女兒,無奈地嘆了口氣。
過了幾天,張老漢又精心準備了兩捆干柴,還從隔壁家借了一頭同樣溫順的小毛驢馱著。巧兒拿著柴刀,信心滿滿地趕著毛驢進了城。
來到城里的集市,巧兒找了個顯眼的地方把柴放下。這時,周圍已經有不少賣柴的人,旁人賣十個錢一捆,可巧兒卻大聲吆喝:“二十個錢一捆,少一個子兒也不賣!”買柴的人聽了,都覺得這小姑娘要價太高,紛紛搖頭走開,誰也不愿意買她的柴。
快到晌午了,太陽火辣辣地照在大地上,人們都有些疲憊。這時,一個人慢悠悠地走了過來。巧兒一看,正是上次那個買柴的無賴。那男子走近,又裝作不知情地問:“小姑娘,這柴賣嗎?”巧兒大聲回應:“賣!”男子又問:“要多少錢?”巧兒堅定地回答:“二十個銅子。”男子還是老套路,一指驢子問:“是所有這些嗎?”巧兒這一次早有準備,回答道:“不,所有這些要四十個銅子。”男子心想,這小丫頭還挺會做生意,不過仍不在乎地說:“我買了。”說著,便取下錢褡子開始數錢。數好之后,他雙手捧著遞給巧兒。
巧兒接過錢,不緊不慢地裝起來,然后突然一指他的雙手,問道:“所有這些都是我的嗎?”男子心想這小姑娘又在耍什么把戲,順口答道:“是的。”話音剛落,巧兒就像變戲法一樣,從柴捆里迅速取出柴刀,猛地照準那人的手就砍過去。男子嚇了一大跳,本能地往后退了兩步,結結巴巴地說:“小姑娘,你……你要干什么?”巧兒義正言辭地說:“我剛才問的所有這些也包括你的手在內。”說完,舉起刀又要砍。買柴人見勢不妙,臉色大變,轉身就要跑。巧兒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他,兩人就這樣你拉我扯地來到了縣衙。
縣官再次升堂。聽了巧兒的陳述,看著巧兒機靈又堅定的模樣,又想起上回那糊涂判決,心里不覺有些愧疚。權衡一番后,縣官把買柴人的雙手判給了巧兒,還說道:“要買回你的手,你得給這小姑娘一千兩銀子。”買柴人一聽,心疼得要命,卻又不甘心就這么認輸。他眼珠一轉,對巧兒說:“小姑娘,我今兒個算是栽在你手里了,可心里實在不服氣。我想跟你打個賭,要是你贏了,我二話不說,立馬給你紋銀千兩;要是你輸了,我這雙手就不用再花銀子贖了。不知你敢不敢?”巧兒毫不猶豫地問:“咋個賭法?”買柴人露出一抹自以為得意的笑容,說道:“我給你講個故事,如果你說不是真的,那就算你輸。要是你說是真的,那你也得講出一個故事來,讓我不敢承認是真的,那就算你贏。”巧兒歪著頭尋思了一會兒,自信滿滿地說:“你講吧。”
買柴人清了清嗓子,繪聲繪色地講起來:“有一年,我家種了一塊麥子,那麥子長得可壯實了,眼看著就要熟了。有一天,鄰居家有一百只羊不知怎么就跑了進去。我們發現后,四處尋找,可找了半天,連羊的影子都沒見著。后來,我們收割了麥子,把麥子碾成面,蒸出了饅頭。我剛咬一口饅頭,嘿,你猜怎么著?就聽見嘴里有羊叫喚。吐出來一看,好家伙,正是鄰居家那一群羊,不多不少,正好一百只。我的故事講完了,你說是不是真的?”說完,他得意洋洋地看著巧兒,心想這下這小丫頭肯定沒轍了。
巧兒卻“撲哧”一笑,輕松地說:“是真的,這樣的事兒多得很。下面你聽我講個吧。去年我家種了一塊棉花,那年天旱得厲害,地都裂了縫,最后整塊地就只出來一棵苗。就這一棵棉花,可神奇了,長出的棉花特別多,摘下的籽棉竟然堆成了一個大垛。這個棉花垛有多大呢?一只家雀在上面孵了個蛋,剛孵完蛋,蛋就掉了下來。可是這蛋還沒掉到一半呢,就變成了小雀飛了。今年春天,我大哥押車去賣棉花,回來的路上被強盜殺了,你穿的這身衣裳就是我大哥穿的那身衣裳,所以我敢斷定,你就是殺人兇手,你說有沒有這碼事兒?”巧兒這一連串的話,說得繪聲繪色,好像真有其事一般。
買柴人一聽,頓時瞠目結舌,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沒想到這小姑娘竟然如此聰明伶俐,想出這么個厲害的故事來。沉默半晌,他不得不服氣道:“好聰明的小姑娘,我算徹底服了你了。”沒辦法,他只好乖乖掏出兩千兩銀票遞給巧兒。這兩千兩銀票,可是他多年來靠各種坑蒙拐騙積攢下的財富,如今這般心甘情愿地交出去,心中著實肉痛不已,但又實在是對巧兒的聰慧欽佩且無奈。
巧兒接過銀票,小心翼翼地放進懷里,然后恭恭敬敬地謝過縣官。縣官坐在堂上,看著機靈聰慧的巧兒,不禁露出了贊許的笑容,對巧兒的勇氣和智謀暗暗豎起大拇指。同時,縣官也暗自告誡自己,往后斷案一定要更加審慎,切不可再如此糊涂草率。
走出縣衙,巧兒牽著毛驢,哼著輕快的小曲,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一路上,陽光明媚,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仿佛也在為巧兒的勝利而歡呼。巧兒的心里別提多得意了,這一趟進城,不僅狠狠地教訓了那個狡猾的買柴人,還為家里掙了一大筆錢。想象著父親看到銀票時驚喜的表情,巧兒心里甜滋滋的。
回到家中,張老漢看到閨女帶著毛驢平安歸來,且還拿回了兩千兩銀票,驚訝得合不攏嘴。聽巧兒講述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張老漢既為女兒的聰明機智感到驕傲,又后怕巧兒在城里遭遇危險。他把巧兒緊緊摟在懷里,說道:“閨女,你可真是爹的驕傲,可以后可不能再冒這么大的險了。”巧兒笑著點頭,說道:“爹,放心吧,我心里有數。以后我能保護好自己,也能幫咱家過上好日子。”
這件事很快在村里傳開了,村民們紛紛對巧兒豎起大拇指,稱贊她是個聰明勇敢的姑娘。孩子們更是把巧兒當成了偶像,圍著巧兒讓她講述在城里智斗買柴人的經過。巧兒也不藏著掖著,繪聲繪色地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講了一遍又一遍,講得孩子們眼里都閃爍著崇拜的光芒。
而那個買柴人,經此一役,在當地徹底沒了臉面。他平日里靠欺詐蒙騙為生,萬萬沒想到這次會在一個小丫頭片子手里栽這么大的跟頭。此后,他收斂了許多,不敢再明目張膽地行騙。周圍的人見他老實了,也都暗自松了口氣。
經過這次賣柴事件,張老漢家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用一部分銀票修繕了房屋,讓原本破舊的屋子煥然一新;又添置了一些新的農具,使得耕種更加輕松高效。張老漢還購置了幾畝肥沃的田地,準備擴大種植規模。巧兒也利用這些錢,買了不少書籍,空閑時便刻苦學習,提升自己的學識。她心里有個遠大的夢想,就是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家變得更加富裕,讓爹過上好日子。
時光荏苒,巧兒在一天天的成長中,變得越發成熟穩重,聰慧過人。她不僅僅滿足于幫助家里改善生活,還時常運用自己的智慧,幫村里解決一些難題。鄉親們有什么紛爭或困難,都會來找巧兒出主意。不管多么棘手的問題,巧兒總能想出巧妙的辦法,讓大家心服口服。漸漸地,巧兒成了村里的“智多星”,深受大家的愛戴和尊敬。
多年后,巧兒出落成了一位美麗大方、智慧過人的女子。她的名聲越傳越遠,吸引了不少年輕有為的小伙子前來提親。但巧兒心里明白,自己想要的不僅僅是一段平凡的婚姻,她渴望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侶,一同為改善家鄉的生活貢獻力量。就在大家都在猜測巧兒最終會花落誰家時,一位飽讀詩書、懷揣家國情懷的年輕人走進了巧兒的生活。
這個年輕人名叫李軒,出身書香門第,游歷四方,見識廣博。他聽聞了巧兒的事跡后,對巧兒的聰慧和勇氣傾慕不已,便慕名而來。兩人初次見面,相談甚歡。從國家大事到家長里短,從詩詞歌賦到田間農事,他們仿佛有說不完的話題,彼此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兩人的感情愈發深厚,最終喜結連理。
婚后,巧兒和李軒并沒有安于現狀。他們攜手幫助鄉親們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教授大家科學養殖方法,使得整個村子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在他們的帶動下,村里漸漸富裕起來,人們的笑容也越發燦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