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架"陣風"、蘇-30、“幻影”-2000戰機再次撲向印巴邊境,莫迪在特朗普"擊落5架"言論后突然亮肌肉。這場號稱"例行演習"的軍事行動,究竟是印度挽尊的表演,還是第二次"辛杜爾行動"的前奏?
據環球網報道稱,印度空軍近日突然在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集結重兵,多架"陣風"與蘇-30、“幻影”-2000戰機組成的混合編隊,配合S-400防空系統展開所謂"例行演習"。
印度表示,這只是一次空軍例行訓練,為了加強戰備,提高防空能力。
但印度選擇的這個時間點很耐人尋味,特朗普在7月21日,剛剛表示在前兩個月的印巴空戰中,有5架戰機被擊落,但是沒點名是印度,不過大家都已心照不宣了。沒想到特朗普話音剛落,印度國防部就高調宣布了這場軍演。
更巧合的是,3架美國剛交付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22日降落在邊境基地,這種作戰裝備的緊急部署,顯然不是為了一場普通訓練。
要知道,在今年5月印巴空戰開始前,印度也是以啟動軍演為名,對巴基斯坦實施了打擊。但是,在這場空戰中,被寄予厚望的"陣風"戰機首戰就遭巴軍殲-10C擊落,讓印度和法國顏面盡失,直到今天都不敢承認。
盡管印度和法國始終否認,但特朗普引用巴方戰報,就這么明晃晃的戳破了印度"零損失"的謊言,這更激發印度找回顏面的沖動。
如今印度空軍參謀長喬達里親自督陣演習,表面是檢驗"價值88億美元的36架陣風是否物有所值",實則是向國內民眾證明,花天價采購的法國戰機絕非"空中活靶子"。
印度有所異動,巴基斯坦自然也有所反應。在印度宣布軍演同日,伊斯蘭堡將印方航空器禁飛令延長至8月24日,這個時間跨度恰好覆蓋印度可能的報復窗口期。
巴空軍更在邊境部署了搭載霹靂-15導彈的殲-10CE中隊,其ZDK-03預警機的監控半徑完全覆蓋印軍演習空域。
實際上,現在的巴基斯坦根本不懼怕印度空軍,有了印巴空戰的實戰經驗,即便印度敢發動第二次戰爭,也不過是給巴軍送戰績。
印巴空戰已經證明,印度看似來勢洶洶的"三機編隊"存在致命缺陷,法制陣風、俄制蘇-30MKI和幻影-2000分屬不同作戰體系,連數據鏈都無法互通。
正是這種"萬國牌"混編導致印軍指揮混亂,反而被巴軍一體化作戰系統逐個鎖定,印度花重金買來的戰機,有的還沒飛出邊境線,就變成了炮灰。
其實,經過印巴空戰,印度空軍的自信心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表面上慶祝勝利,不過是強撐顏面罷了。
不然也不會把這次演習區域選擇在古吉拉特邦,這個地方,正是5月空戰失利部隊的駐地,此次調派"陣風"壓陣,頗有"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來"的意味。
但現代空戰不是街頭斗毆,巴軍經過中巴聯合演習的錘煉,已形成殲-10C+預警機+紅旗導彈的立體防御網。
印軍若真敢越界挑釁,恐怕會重蹈覆轍,在強烈的刺激下,印度宣布要制造五代機,以及洲際轟炸機,稱這個目標將在2035年完成。
但現實是,印度的國產光輝戰機從立項到首架交付就用了33年的時間,而且一服役就落后了,中國疑似六代機都已經亮相了,印度才造五代機,等造出來,又是一款落后的戰機。一上戰場,照樣要被對手完虐。
反觀巴基斯坦,在中國的幫助下,實現梟龍戰機85%國產化。巴基斯坦空軍在中國技術支持下已悄然構建起現代化空戰體系。
梟龍Block3戰機配備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5E導彈,性能完全壓制印度現役的俄制蘇-30。
更關鍵的是,中巴合作不僅停留在硬件層面,從預警指揮系統到電子對抗能力,巴空軍已形成完整作戰鏈條。
在邊境對峙中,印度越來越依賴數量優勢,但體系化作戰的差距正在擴大,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數量已經不能作為決勝的關鍵。
從戰術數據來看,印軍此次演習更像一場政治秀。陣風僅占其總采購量的1/6,蘇-30也只是西部空軍司令部的常規配置。
而今時不同往日,巴軍衛星和無人機已實現邊境24小時監控,印軍任何異動都會觸發快速反應機制。
如果印度這次敢開戰,那么就要做好再次被擊落多架戰機的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