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印軍大批陣風戰機集結邊境,難不成印巴戰火要再起了嗎?特朗普說出的真相又是什么?
雖然印巴雙方已經宣布停火,但目前情況還是有些不妙。有印媒消息就指出,在印巴邊境戒備狀態持續三個月未減的情況下,印軍這邊正加速向邊境增兵,有大批“陣風”戰機就在向印巴邊境集結。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不成印巴戰火要再起了嗎?根據印媒的報道,原來是印度這邊在7月23號至25號三天時間里,在印巴邊界附近印度一側地區舉行大規模空軍演習,范圍為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部分地區。參與這場軍演的主要是印度空軍,另外還有印度的防空和支援系統等。為了這次軍演,莫迪政府也是大手筆,僅是參演的機型就包括印度空軍“三大將”,即“陣風”戰機、“幻影”-2000戰機和蘇-30戰機,它們再次飛臨邊境。
邊境劍拔弩張:莫迪增兵背后的真相
在南亞次大陸的烈日下,印巴邊境的沙礫被裝甲車履帶碾得粉碎。自2025年4月克什米爾恐怖襲擊事件后,兩國雖在5月達成停火協議,但邊境的硝煙味從未消散。7月23日至25日,印度突然在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邊境地帶展開大規模空軍演習,出動“陣風”“幻影-2000”“蘇-30”三大主力戰機,甚至連防空系統都被部署到距邊境線不足50公里的位置。這架勢,活脫脫是把邊境當作戰場預演的舞臺。
印度軍方給出的理由冠冕堂皇:“加強戰備,提高防空能力”。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場演習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秀”。要知道,拉賈斯坦邦緊鄰巴基斯坦信德省,而古吉拉特邦的卡奇沼澤地更是兩國歷史上多次沖突的導火索。印軍選擇在這些敏感區域集結戰機,無異于在巴基斯坦眼皮底下舞刀弄槍。更耐人尋味的是,演習期間印軍還進行了夜間突襲模擬,戰機攜帶的“流星”超視距導彈和“鐵錘”精確制導炸彈,分明是針對巴基斯坦空軍基地和地面目標的實戰配置。
這一切的背后,是印度國內洶涌的民族主義情緒。4月克什米爾襲擊事件造成26名印度游客死亡后,莫迪政府面臨巨大壓力。反對黨國大黨領袖拉胡爾·甘地在社交媒體上質問:“當巴基斯坦的無人機和導彈襲擊印度邊境時,我們的‘陣風’戰機在哪里?”為了平息民怨,莫迪政府不得不通過軍演展示強硬姿態。正如印度《經濟時報》所言:“這場演習與其說是軍事訓練,不如說是一場向選民證明‘政府正在行動’的政治表演。”
特朗普的“五架戰機”言論:輿論風暴的導火索
就在印度戰機在邊境轟鳴之際,遠在華盛頓的特朗普突然拋出一顆“輿論炸彈”。7月18日,這位前總統在白宮晚宴上宣稱:“印巴沖突期間,確實有五架戰機被擊落。”此言一出,南亞次大陸瞬間炸開了鍋。雖然特朗普沒有指明戰機歸屬,但巴基斯坦媒體立即抓住機會大做文章:“美國前總統證實巴空軍戰績!”而印度國內則陷入一片嘩然,反對黨領袖拉胡爾·甘地在社交平臺上@莫迪:“國民有權知道真相!”
這顆“炸彈”的威力,源于印巴雙方對5月沖突的截然不同的敘事。當時,巴基斯坦宣稱其殲-10CE戰機搭載中國產PL-15超視距導彈,在160公里外擊落3架“陣風”、1架蘇-30和1架米格-29,創下超視距空戰新紀錄。而印度軍方對此矢口否認,堅稱“巴方損失更大”。如今特朗普的言論,恰好戳中了印度的痛點。英國《經濟學人》援引匿名美國官員的話稱,至少有一架“陣風”戰機殘骸被巴基斯坦繳獲,甚至連法國軍方都私下承認“部分戰損報告屬實”。
印度政府的反應堪稱教科書級的“危機公關”。人民黨議員阿米特·馬爾維亞在電視辯論中怒吼:“特朗普根本沒說是印度的飛機!拉胡爾·甘地是不是巴基斯坦的發言人?”但這種詭辯顯然無法服眾。印度空軍內部人士透露,5月沖突期間確實有4架戰機未能返航,其中包括2架“陣風”,但軍方高層以“避免影響士氣”為由封鎖了消息。更諷刺的是,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在議會答辯時,竟將損失歸咎于“飛行員操作失誤”,而非巴方的先進武器。
巴鐵的“五殺神話”:是事實還是心理戰?
在巴基斯坦拉合爾空軍基地,一群戴著飛行頭盔的飛行員正在觀看印度軍演的新聞。他們的胸前,別著象征“五殺”的金色徽章——這是巴空軍為表彰5月空戰英雄特別設計的。巴軍方公布的雷達數據顯示,5月7日凌晨,巴空軍的殲-10CE戰機在印巴實控線附近,利用PL-15導彈的150公里射程優勢,在印度戰機尚未進入射程時就發動攻擊。最戲劇性的是,一架“陣風”戰機在被擊中后試圖緊急迫降,結果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墜毀,機上飛行員彈射逃生后被印度軍方逮捕。
巴基斯坦的宣傳機器更是火力全開。巴三軍新聞局發布的動畫演示中,殲-10CE戰機如猛龍過江,連續發射導彈命中5個移動靶標,每個靶標上都清晰標注著“陣風”“蘇-30”等機型名稱。更絕的是,巴方還公布了一段模糊的,畫面中一架冒著黑煙的戰機從云端墜落,雖然無法確認型號,但足以讓印度輿論陷入混亂。就連中國社交媒體上都出現了“殲-10CE吊打陣風”的話題,閱讀量超過10億次。
不過,這場“五殺神話”也存在諸多疑點。首先,巴基斯坦始終未公布戰機殘骸的高清照片或實物證據,所謂的“擊落15架”更是缺乏邏輯——如果巴空軍真有如此實力,為何在沖突中僅擊落5架?其次,印度的S-400防空系統在沖突期間表現疲軟,這讓外界對其實際效能產生質疑。有軍事專家指出,巴方可能利用電子干擾手段,讓印度雷達系統產生誤判,從而夸大戰果。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輿論戰中,最受傷的或許是印度的國際形象。法國達索公司股價因“陣風被擊落”傳聞暴跌7%,印度原本計劃增購的36架“陣風”戰機訂單也陷入僵局。更尷尬的是,印度向俄羅斯訂購的S-400防空系統,在沖突期間竟未能攔截一枚巴方導彈,這讓莫迪政府的“軍事現代化”口號顯得格外刺耳。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