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發布會現場。李磊攝
人民網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尹星云)7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一把手發布·京華巡禮”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延慶·長城腳下最美冬奧城。發布會上,延慶區委書記于波表示,延慶持續擦亮長城、世園、冬奧三張“金名片”,用好“走在前、補短板”的工作方法,制定落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動最美冬奧城建設的實施方案,改革開路、實干爭先,推動全區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效。
延慶區委書記于波。李磊攝
持續厚植綠水青山 生態底色更濃
于波介紹,延慶立足首都生態涵養區功能定位,堅持把生態環境指標作為全區“一號指標”,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生態文明示范區。
“2024年延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08天,是北京市唯一突破300天的區,今年上半年PM2.5比2021年同期下降三成、降至24.6微克/立方米。”于波表示,延慶飲用水源地安全率和優良水體比例均為100%;土壤環境保持良好,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動態達到100%。全區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連續6年保持優等級,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全市最高。
此外,延慶著力打造高品位花園城市,系統建設花園式示范街區、花園村莊、社區微花園,在全市首個實現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是全市人均面積的2.8倍。
據介紹,延慶區共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00種,其中一級23種,二級77種,占全市77%,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2種,其中一級1種,二級11種、占全市75%,延慶成為全市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之一。“目前,延慶已‘集齊’北京地區分布的7種鶴類,以‘北京’命名的北京雨燕、北京水毛茛、北京無喙蘭等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在延慶均有分布,這是延慶堅持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縮影。”于波告訴記者。
協調抓好物質、精神文明 文明亮色更顯
據悉,延慶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重發力,統籌經濟、文化、法治等領域改革,提升地區發展活力和文明程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
延慶大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GDP增速與全市保持同步,三產增加值較2021年增長23%,三次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堅持文旅體商深度融合,聯動長城、世園、冬奧三張“金名片”,成功舉辦21場國際、國內高級別冰雪賽事,推出延慶奧林匹克園區“海陀之夜”、世園公園草莓音樂節、八達嶺“夜長城”、龍慶峽冰雪嘉年華等特色品牌文旅活動,獲評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冰雪旅游十佳城市等榮譽稱號,2021—2024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均超20%;堅持創新驅動培育新質生產力,著力發展無人機、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體育科技、園藝科技四個重點產業,2024年低空技術產業營收24.4億元、比2022年增長了近四倍。
延慶努力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展現新作為。統籌長城文化資源整體性保護、系統性傳承,高標準推進中國長城博物館建設,舉辦北京長城音樂會、八達嶺長城文化論壇等品牌活動;深入挖掘地區生態、冰雪、紅色、媯河等特色文化資源,融合打造媯河生態文化休閑帶,積極推進冰雪文化傳承和冰雪運動普及,大力拓展平北紅色文化圈,創新推出“媯河夜畫”沉浸式實景演出,媯川文化底蘊充分彰顯。延慶還大力建設城市文明,群眾的文明素養、文化自信不斷提升,社會正義、正氣、正能量持續凝聚。
堅持改善民生 幸福成色更足
于波表示,延慶扎實推進就業增收,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保持在4%左右的較低水平,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快于城鎮居民。
此外,延慶還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首都體育學院新校區建設加快推進,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延慶校區投入使用,北方工業大學延慶校區規綜方案和規劃設計方案獲北京市政府批復,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石峽關谷環長城越野賽、斯巴達勇士賽等群眾賽事活動廣受歡迎,獲評全國健康區;做好“老老人”服務保障和“小小孩”托育服務,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同時,延慶加強城鄉協同發展、資源均衡配置,深化城市更新,累計建成棚改安置房1萬余套,推進“百千工程”示范片區建設,累計建成15個美麗休閑鄉村、18條最美鄉村路,精細整治背街小巷、農村人居環境。
于波表示,延慶將持續推動最美冬奧城建設再上新臺階。同時他也向大家發邀請,“七月盛夏,也歡迎更多人走進‘美麗延慶·冰雪夏都’,感受這里的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