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融媒鄉村行”宣傳報道活動走進大壩鎮
7月23日,“民勤融媒鄉村行”宣傳報道活動走進大壩鎮,采訪團隊深入田間地頭、產業園區與居民社區,以全景式鏡頭記錄發展脈動,用多角度筆觸呈現振興圖景,系統展現當地在產業發展、生態治理、鄉村善治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深度提煉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特色路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輿論動能。
八一村沙蔥種植基地 盧璐 攝
產業振興是鄉村發展的核心引擎。在大壩鎮八一村的沙蔥種植基地,連片沙蔥如綠色織毯鋪展田間,蔥香裹挾著泥土氣息撲面而來。產業工人忙碌地采收、分揀、稱重、包裝,展現出一派產銷兩旺的繁榮景象。“八一村種沙蔥已有30多年,靠著‘三大模式’蹚出了致富路。”八一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甄作軍介紹說:“現在全村種植拱棚沙蔥50座,日光溫室沙蔥500座,露地沙蔥3000畝,形成梯次種植結構,從春到冬持續供應市場,‘民勤沙蔥’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清晨八點的城近村西瓜交易市場,早已是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滿載西瓜的三輪車、貨車有序停靠,瓜農們利落地將圓滾滾的西瓜裝箱、打包、過秤,汗珠順著黝黑的臉頰滑落,卻擋不住眉眼間的豐收喜悅。“我們的富硒西瓜皮薄肉脆,咬一口全是清甜汁水,今年我種的14畝西瓜,這會兒正趕上集中上市。”城近村三社瓜農何世龍拍著剛摘下的西瓜,聲音里滿是自豪,“大家都知道我們這里西瓜好,基本是回頭客收走的!”
文二村艾草種植基地 李玉紅 攝
在大壩鎮文二村的艾草種植基地里,連片綠油油的艾草鮮嫩茂盛、長勢喜人;微風拂過,縷縷艾香撲鼻而來。作為種植周期短、管護便捷的高效經濟作物,艾草不僅是傳統中藥材,在藥用領域應用廣泛,更因可觀的收益成為村民眼中的“綠色黃金”。種植戶王進文介紹說:“這艾草一年能收3到4茬,畝產足足有1.5噸,算下來畝均收益能超過3500元。”
“民勤融媒鄉村行”宣傳報道活動 盧武林 攝
從沙蔥田的綠意盎然到西瓜市場的紅火交易,再到艾草基地的清香彌漫,大壩鎮用多元產業矩陣筑牢鄉村振興的根基。“民勤融媒鄉村行”通過鏡頭與文字,將這些充滿生機的發展故事傳遍城鄉,不僅讓更多人看見大壩鎮的振興活力,更讓特色產業的發展經驗成為可復制的“金鑰匙”,為更多鄉村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記者:“民勤融媒鄉村行”大壩報道組)
編輯:李筱 審校:李玉紅 責任編輯:閆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