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重慶頻道
啟動儀式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重慶7月25日電 (記者胡虹)23日,江津區“少年科學院”雛鷹計劃訓練營在江津中學啟動。該計劃由共青團江津區委與重慶郵電大學空間通信研究院共同開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及國家“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精神,依托重慶郵電大學空間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的優質資源,開展課題研究、實踐探索,進一步提升江津區青少年創新人才數量與質量,為國家儲備青少年科創英才。
據了解,江津區“少年科學院”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為指引,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搭建科技實踐交流平臺,助力青少年科學素質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這也是江津區“少年科學院”進行的開創性探索,通過精心設計和特色實踐,為青少年科創人才培養探索了區域化實施新路徑。
據介紹,江津區“少年科學院”雛鷹計劃訓練營每期培養周期為一年,按照不同專業領域設置科學訓練項目,授課內容包含體驗課、科學前沿通識課、專業課和科學實踐課。為適應不同年齡段的教學需求,江津區此次“雛鷹計劃”分設初中組與小學組。初中組的學習課題為衛星通信方向,課題引導學生掌握衛星通信基礎原理、導航定位數據采集方法、簡易通信模塊組裝技能,達到獨立完成衛星信號傳輸模擬實驗、設計未來衛星應用方案的實踐目標。小學組的學習課題則為芯片方向,老師將引導孩子們親手拆解電子設備,用顯微鏡觀察芯片上的“電子迷宮”,搭建智能電路模型。每節課都設計了趣味實驗和互動游戲,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理解復雜的科技原理。
課程結束時,每位小學員都能帶走自制的“芯片探秘手冊”,并獲得“芯片小專家”認證證書。截至報名結束,江津中學、江津四牌坊小學、江津實驗小學等校的38名中小學生入選。
啟動儀式現場,共青團江津區委與重慶郵電大學空間通信研究院簽署校地合作協議。此次簽約是雙方以高校科普資源為紐帶,創新青少年科普教育載體,建立長期高效合作機制、深化合作共促發展的鄭重承諾。這也標志著江津區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邁入新篇章,為打造未來科創人才高地奠定基礎。
江津區團區委書記周楊表示,江津區“少年科學院”依托“雛鷹計劃”搭建起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基地和中小學之間的互聯互通橋梁,為當地青少年搭建一個接觸前沿科學的優質平臺,讓創新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助力更多青少年在科學的道路上展翅高飛。
接下來,江津區將繼續致力于“少年科學院”的建設,全方位培養青少年科創人才,為江津區科技創新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