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河南頻道
“你看,這證書攥在手里多踏實!”7月23日傍晚,鶴壁市淇濱區豫鶴華城小區業主李先生舉著嶄新的不動產權證書,在小區廣場上向鄰里展示,眼角的皺紋里漾著笑意。這個困擾他多年的心病,終于在鶴壁市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為群眾辦理不動產權證書工作中得到解決。如今,在鶴壁,像李先生這樣拿到不動產權證書的群眾已達26663戶,一張張笑臉背后是一份寫滿民生溫度的硬核答卷。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為解決群眾的“心頭盼”,今年4月份以來,鶴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著力抓好群眾身邊具體實事,扛穩政治責任,聚焦不動產登記前端環節歷史遺留問題,緊盯“辦證”一個目標,通過建立研判會商機制、全面排查問題線索、追根溯源精準施策、控新治舊等舉措,打好產權辦理“主動戰”。
擰成一股繩 下活一盤棋
小小一本證,牽動萬家心。解決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關乎群眾切身利益,關乎社會和諧發展。
自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為群眾辦理不動產權證書工作開展以來,鶴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召開問題研判專題會,明確整改要求和時限,要求各部門、各縣區提高政治站位、扛穩政治責任,采取有力措施、切實整治整改,清理化解問題。鶴壁市紀委監委兩次聽取工作匯報并提出要求,分管副市長組織召開鶴壁市整治動員部署會,并帶隊赴各縣區項目現場調研督導,全程指導化解工作。鶴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作為牽頭單位,加強與市財政、住建、稅務等部門的溝通對接,共同推進不動產登記前端環節歷史遺留問題解決。各縣區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安排部署轄區化解工作,專題聽取工作匯報,研究具體措施。鶴壁市上下擰成一股繩,下活一盤棋,營造出轟轟烈烈的化解氛圍,化解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計化解66個項目,26663戶家庭圓了“辦證夢”。鶴壁市的先進做法和經驗受到省深化整治不動產“登記難”工作專班的認可,7月11日省工作專班以簡報專期刊發。
機制破局部門聯動 打通堵點痛點
不動產長期無法“上戶口”,難在哪兒?
“難在成因復雜、涉及部門多——一個小區辦證,可能要過多個‘關口’。”鶴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唐友才表示,“鶴壁市的破題之道是用機制創新打破‘部門壁壘’,織密協同攻堅‘一張網’。”
建立專班定期研判制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統籌協調不動產登記前端環節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建立專班定期研判機制,每兩周召開一次研判會,每次集中研判解決3至5個問題項目,通報上次研判項目進展情況,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履行職責,做到研究有落實、推進有進展,確保問題徹底化解。
建立“雙交辦”制度,化解處置問題實行“雙交辦”制度,結合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類型,市不動產“登記難”工作專班向屬地縣區和相關職能部門同時交辦,先后6批次發送交辦函34份,督促相關單位對項目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落實責任清單,確保每個問題項目及時處置化解。
建立“組組會商”機制。鶴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駐局紀檢監察組建立“組組”會商機制,每周針對涉及的問題樓盤開展會商研判,研究存在問題及工作思路和具體路徑,壓實責任要求,合力打通工作難點堵點,推動化解工作走深走實。
推行縣級領導包案制度。把分包問題樓盤與當前歷史遺留問題化解結合起來,鶴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班子成員帶頭發揮模范作用,每人分包10至12個問題樓盤,制定分包臺賬,明確化解時限,駐局紀檢監察組定期督導,促進化解工作順利推進。
“以前跑部門得磨嘴皮,現在專班牽頭‘打包辦’,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負責光明小區項目的負責人感慨,該小區因欠繳稅費問題卡了5年,通過專班協調建立“證繳分離”機制,居民先辦證、企業后續補繳,“既解了群眾的急,也給了企業緩沖空間”。
精準摸排群眾 無過錯即辦證
“大姐,你家辦證現在卡在哪個環節了?”7月23日上午,市不動產登記交易中心工作人員張慧慧在市民王女士家中詳細了解其不動產權證書辦理情況,并不時在表格中記錄相關信息。
鶴壁市直面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全面摸清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類型,建立問題臺賬,全力打好不動產登記遺留問題“攻堅戰”。
摸清“病灶”,開展拉網式排查。聚焦2025年3月底前國有土地上已建成銷售的住宅項目,橫向與住建、稅務、信訪、行政審批等部門聯動,篩查建設項目審批、稅費繳納、群眾信訪等方面的問題線索,與市長熱線對接,收集群眾反映的信息,確保排查全覆蓋;縱向組織各縣區進行全面摸排,充分發揮街道和社區網格員作用,入戶核查,確保排查無死角無遺漏。
設立專窗,開通綠色通道。為確保排查無遺漏,在鶴壁市政務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窗口設立問題化解專窗,指定專人接待群眾反映的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詳細記錄群眾訴求,同時張貼問題化解小程序圖片方便群眾填報。開通綠色通道,為化解項目及時辦理不動產登記,做到隨到隨辦、即時辦結。
線上公布反映渠道。在鶴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微信公眾號公布問題反映電話和郵箱,同時通過移動、電信、聯通等三大運營商發送短信,面向社會公開征集鶴壁市范圍內不動產登記領域突出問題線索,并及時受理群眾訴求。目前,線上共收到群眾反映問題項目39個,已全部納入化解臺賬。
分類施策 靶向破解歷史遺留頑疾
按照“人民至上、尊重歷史、分類處置、守住底線”的工作原則,對列入化解處置臺賬的項目,市不動產“登記難”工作專班成員單位樹立“有解思維”,深入研判分析,找準癥結、分類施策。
精準施策,個性化解決涉法涉訴問題。針對一些涉法涉訴的特殊問題,制訂個性化解決方案,高效服務,保障購房人合法權利。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動配合購房群眾與法院對接,由購房群眾向查封法院提出執行異議,并安排專人專窗、開辟綠色通道、提供延時服務,依據查封機關意見解除房產查封,隨后立即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化解了湘蘭名苑小區無法辦理不動產登記問題。
追根溯源,破解辦證“梗阻”。鶴壁職業技術學院家屬院14號樓涉及多部門機構改革、人員變動,以及房改政策執行、國有資產歸屬、繳稅計征標準等問題,涉及部門多、化解難度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追根溯源、找準癥結,分別協調衛健、稅務、財政、鶴壁職業技術學院等相關單位逐一溝通問題解決辦法,先后3次召開專題研判會,最終圓滿解決了困擾購房群眾近30年的歷史遺留問題。
政府墊資鑒定,化解竣工備案問題。針對無法通過竣工驗收的項目,浚縣人民政府集體研究制訂化解方案,由住建部門組織第三方先行開展質量和消防鑒定工作,憑合格鑒定報告直接辦理竣工備案,鑒定費用由縣財政墊付后再向開發企業追繳。3月31日,浚縣云溪豪庭、黎陽家園、紫薇園、桂花園、豫港小區、春天里等6個小區47棟1670套房屋全部完成鑒定備案。
長效治理 從根源上杜絕問題發生
建立預售許可聯審聯批制度。從源頭把控土地抵押,開發企業拿地后抵押土地的,土地解押前不準預售、不得辦理預售許可手續,開始預售的停止辦理土地抵押登記。
深化“府院聯動”機制。積極與法院對接,本著購房群眾無過錯的原則,提出查封異議予以解封后辦理不動產首次登記,以行政手段和司法途徑相結合的方式,既保障購房者的合法權益,也降低抵押權人的風險,順利解決了龍府盛帝南區、清華園、浚州名郡、宏基銀杏園等項目問題。
規范交房流程。嚴格執行“先驗收后交房”規定,預防因竣工備案遲遲辦不了導致的辦證難問題。對于不驗收即入住的項目,工作專班及時交由住建部門處置。
優化登記服務。對新建樓盤實施“家門口辦證”“帶押過戶”“竣工即交證”“交房即交證”等措施,從源頭減少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在購房合同網簽備案時同步繳納相關稅費,開具不動產銷售發票。
從“辦證難”到“辦證易”,從“遺留問題”到“源頭清零”,鶴壁借助26663本不動產權證書,書寫著人民至上的答卷。在淇水之畔,更多群眾的安居夢,正隨著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為群眾辦理不動產權證書工作的深入開展,一步步照進現實。(來源:鶴壁市委宣傳部 作者:肖莉萍 鄧萬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