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土地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生態之依。今日之沃土,不僅意味著豐饒的產出,更承載著制度創新的深刻變革。值此第35個全國土地日到來之際,湘潭日報·新湘潭客戶端推出“沃土革新志”系列報道,聚焦我市在自然資源管理、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的改革探索與實踐成效,展現以規劃之“筆”、改革之“力”,繪就沃土永續、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敬請關注。
“沃土革新志”系列報道②
“一本證”溫暖“一座城”
——湘潭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九周年工作紀實
湘潭日報·新湘潭客戶端 全媒體記者 楊陽 通訊員 王芳
這是一段以“證”為媒的溫暖征程——當業主輕叩手機屏幕足不出戶即可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時,當房企在交房現場為戶主同步頒發不動產權證時,當中部六省的購房者通過“跨省通辦”省去千里奔波時,當6萬戶家庭終于捧回遲到的不動產權證時,薄薄的不動產權證早已超越權屬證明的物理意義,成為銘刻城市治理溫度的民生勛章。
九載春秋,湘潭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用一本本權證作為刻度,丈量著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的民生距離,書寫以“便民利民”為初心、以“改革創新”為筆鋒的溫暖答卷。從初設窗口時法定30個工作日辦結壓縮至最長2個工作日辦結;從紙質證照時代的“跑五部門”,到電子證照覆蓋入學、融資等12類場景的“一證通城”,湘潭登記人以“高效辦、就近辦、跨域辦、自助辦、貼心辦、線上辦、專項辦”等服務體系為經緯,在九周年的時光織錦上,繪出“小登記”服務“大民生”的生動圖景。
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過去,辦理不同類型的不動產登記業務,需到專門對應的窗口排隊。現在一個窗口全搞定。”市民王先生深有感觸地說。近年來,我市全面實行“一窗受理、并行辦理”登記模式,設立19個綜合受理窗口,通過流程優化、內部協同、信息共享,構建高頻業務組合套餐,申請材料平均精簡40%以上,徹底告別“一事跑多趟、多事多次辦”,真正做到“進一扇門、取一個號、到一個窗、辦所有事”。
“高效辦成一件事”窗口。(全媒體記者 楊陽 攝)
此外,高頻業務如抵押登記最快實現3分鐘出證(智慧抵押),注銷登記、信息查詢等實現“立等可取”,跑出全省領先的“湘潭登記速度”。
“人在外地,手機點一點就能辦好抵押登記,太方便了!”我市深化“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建成覆蓋全域的線上服務平臺。網上預約、在線申請、電子簽名、網上繳費、電子證照查詢下載等功能一應俱全,“掌上辦”“網上辦”業務占比高達80%,讓群眾和企業足不出戶即可享受便捷服務。目前,全市累計簽發不動產電子證照62萬份,與紙質證書同等效力,廣泛應用于金融、教育、戶籍等領域。
不僅如此,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建立“全省通辦、跨省通辦”服務機制,通過異地申請、異地幫辦、異地代收+屬地辦理模式,首批開通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的轉移登記、變更登記(自然人)、抵押登記、預告登記及不動產登記信息查詢等5大類12項通辦業務。
針對老弱病殘孕等行動不便的特殊群眾,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開設綠色通道,安排專人全程陪同,提供“一站式”服務,優先辦理、快速辦結,最大限度減少群眾等待時間。同時,還提供“上門”面簽和送證到家服務,用實際行動提升服務體驗的舒適度與效率。
為行動不便的群眾“上門面簽”。
筑牢數據共享“大底盤”
在數字時代浪潮中,數據已成為驅動政務服務變革的核心引擎。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以數據共享為突破口,打破部門間的 “信息孤島”,筑牢數據共享底盤,推動“不動產+”系列服務深度融合,為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群眾獲得感注入強勁動能。
數據共享,讓不動產登記與多領域服務實現“無縫銜接”。與稅務部門依托省級網上“一窗辦事”平臺和“金稅三期”系統,實現存量房登記與納稅網上聯辦、繳稅。納稅人只需錄入不動產登記受理編號,即可實時查詢并完成繳稅,為不動產登記全城通辦提供技術支撐。與金融機構共建“智慧抵押”平臺,不動產登記系統與信貸系統深度對接,實現貸款申請、抵押登記、貸款發放全程線上化、智能化,讓群眾“一次不用跑”就能完成抵押貸款。
數據共享,打通了便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在“不動產+水電氣過戶”服務中,通過系統互聯、數據互通,將原本分散的過戶流程整合為“套餐式”服務。現在,群眾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時,只需一次申請、一套材料,就能同步完成水電氣過戶,辦理時間縮短50%以上。
在入學季,與教育部門共享不動產登記信息,實現新生入學信息網上核驗,讓家長告別線下排隊的煩惱。與公證機構合作,將登記窗口延伸至公證處,通過數據實時傳輸,實現公證與非涉稅登記業務全程線上辦,避免群眾多頭跑路。
在破解住房公積金貸款相關難題上,數據共享同樣發揮關鍵作用。通過與公積金管理中心、金融監管部門、稅務部門等協同,整合各方數據資源,優化業務流程,推動銀行住房貸款轉公積金貸款帶押轉貸、二手房住房公積金帶押過戶貸款“一件事”高效辦理。
從“部門獨奏”到“數據合唱”,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以數據共享為紐帶,串聯起稅務、金融、水電氣、教育、公證、法院等多個領域。隨著數據共享底座的不斷夯實,“不動產+N”的服務觸角將持續延伸,服務效能持續提升,推動更多服務場景的創新。
點燃營商環境“新引擎”
日前,在土地交付手續辦結當天,湖南錦智光電有限責任公司便同步領取不動產權證書。這得益于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采用主動服務、提前介入、并聯辦理的方式,形成一次申請、內部流轉、信息跑路的高效服務模式,讓企業少提交資料、少跑腿、快辦事,實現交地與交證“零時差”。
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負責人介紹,通過簡資料、優程序、共信息、合系統、并審批、明責任、壓時限等一系列措施,我市實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不動產權證“兩證合辦”,為企業大幅減少時間成本。
在項目一線,“交地即交證”改革為企業紓困賦能,大幅縮短辦事時間,降低投資成本,有效解決交地和交證不同步的矛盾,為企業融資貸款等經營活動提供極大便利,有助于企業項目早落地、早融資、早開工、早達效。
在民生前沿,改革創新的觸角進一步延伸——“交房即交證”改革同樣如火如荼展開。這項直面群眾購房痛點的新舉措,正以雷霆之勢重塑市場服務格局,購房者在接過新房鑰匙的同時,也能同步領取不動產權證書,實現從“住有所居”到“居有其證”的跨越式升級。
“交房即交證”項目現場。
然而,“鑰匙”與“房本”同步交付并非易事,項目建設期間開發商手續不全、資料缺失及部門間協調不暢極大影響交付進度。
為打破這一困局,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主動作為,提前介入項目建設周期。在樓盤建設過程中,工作人員便與開發商密切溝通,指導其準備相關登記材料,將權籍調查、測繪等工作前置,為后續辦證節省大量時間。同時,我市建立多部門聯合驗收機制,對項目進行一次性全面“體檢”。若發現問題,一次性告知開發商整改,整改完成后再統一復核。這大大縮短了驗收周期,讓樓盤能更快達到交付和辦證標準。
此外,通過線對線部署協調、面對面交流宣傳、點對點督促落實、心貼心優化服務,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全面推廣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證”改革,形成“交房即交證”常態化工作機制。同時在預告登記業務延伸到房地產開發企業試點的基礎上,依托“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平臺”,進一步拓展登記服務場景,全新升級,試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證”預告登記、首次登記、轉移登記“全程網辦”,五礦萬境水岸六期“交房即交證”項目便是一次美好見“證”。
據統計,自“交房即交證”改革推行以來,我市城區已有33個樓盤實現這一目標,惠及13000余戶家庭。
啃下歷史遺留“硬骨頭”
城區集中整治不動產“登記難”可辦理分戶產權證項目名單發布,涉及28個歷史遺留問題小區,為居民點亮拿到不動產權證的希望之燈。
建設北路348號的業主們臉上洋溢著喜悅,他們終于拿到期盼了25年的不動產權證。因歷史原因,業主們一直未能取得不動產權證,戶籍遷移、子女入學、房產交易等諸多權益受到影響。如今,在不動產登記中心的不懈努力下,這一難題得以解決。
湖南科大昭潭書院也迎來重大突破。該書院5萬平方米土地成功拿到“身份證”,同時15處不動產辦理了產權證。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針對學校項目的特殊性,從理清歷史延續脈絡、查找缺失手續資料、核對測繪成果等多方面入手,量身定制解決方式,確保登記工作高效推進。這一成果的取得,極大地保障了學校的合法權益,為學校的后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這樣的破冰故事在湘潭不斷上演。每一本不動產權證的頒發,都凝聚著不動產登記人的心血和汗水,彰顯他們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
長期以來,因早期建設手續不全、土地權屬爭議、開發商違規操作等問題,我市眾多不動產項目陷入登記困境。為啃下這塊“硬骨頭”,自2024年4月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全面啟動不動產“登記難”問題集中整治行動,通過高位推動、分類施策、長效治理,推動不動產登記服務提質增效。
居民代表送錦旗。
針對不動產登記堵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始終以群眾“安居夢”為導向,多維度精準施策。面對群眾訴求,第一時間搭建起“受理—核查—處置—反饋”全流程閉環響應機制,從線索收集到問題解決全程追蹤,確保群眾反映的每一個登記難題都能得到及時回應與妥善處理。秉持“一案一策”的精細治理思路,嚴格落實“缺什么補什么”“誰審批誰負責”原則,將復雜問題拆解為具體項目,以清單形式明確任務節點,通過臺賬實時跟進整改進度,讓積壓多年的登記梗阻逐步疏通。靠前服務推進保交樓、保交房項目,主動跨前一步,與住建部門建立常態化信息互通機制,采取分批次核實、優先核實住宅部分等措施,確保群眾真正實現“住得進、證到手”的安居愿景。
數據見證這場攻堅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化解歷史遺留項目400余個,為6萬余戶群眾打通辦證堵點。更令人欣喜的是,隨著不動產登記的規范化,許多“沉睡”的資產被激活,許多企業憑借新取得的產權證獲得貸款,成功轉型發展。
一本本不動產權證書,承載蓮城千家萬戶的安居夢想,也鐫刻著湘潭不動產登記服務升級、改革、創新的堅實足跡。站在九周年的歷史坐標上,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將依然初心如磐,持續拓展“互聯網+登記”的廣度,提升“一件事一次辦”的精度,傳遞“保姆式”服務的溫度,奮力書寫“守護萬家燈火、賦能城市發展”的時代答卷,為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新湘潭注入源源不斷的“登記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