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董芳芳
“火出圈”的95后村支書——河南鶴壁的張桂芳。她帶領全村老人旅游的視頻感動了無數網友。比流量更動人的,是視頻背后那份沉甸甸的真情。24歲放棄城市生意回鄉,把留守村變成網紅“彩虹村”,建起兒童樂園、電影放映室,如今張桂芳又用短視頻帶老人看世界。這些年輕人用實際行動證明:鄉村振興不需要豪言壯語,需要的正是這種“讓操勞一生的老人舍得享受”的細膩關懷。
其實從張桂芳到到“蹭飯書記”,這些扎根農村的平凡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卷起褲腿、帶著泥土香的“自家人”。他們沒有把“鄉村振興”當成口號,而是化為老人旅游時準備的醫護人員、為村民直播帶貨時的吆喝聲、在村民家吃飯時的家常話。
就像張桂芳說的:“他們不是看不起電影,而是不舍得。”這種將心比心的理解,正是河南人骨子里的樸實與真情。中原大地上,總有人用最笨的方法做最實的事——這何嘗不是一種大智慧?
更值得思考的是,這些年輕人的選擇為同齡人提供了新的人生選項。當不少大學生擠破頭爭奪城市里3500元的崗位時,“張桂芳們”卻在鄉村找到了更廣闊的舞臺。在這里,一條短視頻能幫全村增收,一次旅游能讓老人幸福半年,一面彩繪墻能激活整個村莊的活力。鄉村振興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海闊憑魚躍”的新機遇。
當“為鄉親謀福利”成為自發選擇,鄉村振興就有了最蓬勃的青春力量。為這些“腳下有泥、眼里有光”的年輕人點贊,我們也期待更多“張桂芳”在中原大地、在廣袤鄉村,書寫出屬于這個時代的溫暖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