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周靜靜
圖為7月18日,大豐人民法庭法官助理葉爾那爾(左)和書記員楊韜(右)在五谷豐登調解室調解民事糾紛。
“朱法官,謝謝你幫我要回了面粉款,我這口氣總算是順了!”近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呼圖壁縣人民法院大豐人民法庭(以下簡稱“大豐法庭”),80歲的老人黎某握著大豐法庭庭長朱麗薩的手激動的直抹眼淚。至此,一場時間跨度近20年的面粉買賣合同糾紛圓滿畫上句號。
近年來,大豐法庭在家事糾紛和鄰里糾紛中,以“多調精判”為原則,更注重柔性化解糾紛,通過與派出所、司法所等單位共同制定《庭所共建實施辦法》,并充分發揮“人大+法庭”工作模式,打造“五豐調解室”“朱麗薩法官工作室”,努力為轄區群眾解決各類操心事、煩心事,逐步形成了“黨政主導、部門協同、多元共治”的解紛新格局,讓轄區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經濟糾紛在我們受理的案件中占比很大,尤其是村民之間的借貸糾紛。”朱麗薩告訴記者,糾紛調解貴在“及時”和“就地”,基層人民法官就是要把糾紛化解在群眾家門口,推動源頭預防、就地實質化解。
“法庭不僅幫助我要回了欠款,還維護了我們老友的情分,既有法度,更有溫度。”7月18日,大豐鎮村民王某拉著朱麗薩的手,不斷道謝。
幾年前,王某的好友楊某因經商向王某借款15萬元。借款到期后,王某多次向楊某討要未果,準備一紙訴狀將其告上法庭。在大豐法庭庭長朱麗薩和同事們的溫情調解下,原本關系劍拔弩張的二人,最終達成訴前調解。王某作出讓步,主動免除大部分利息,楊某承諾三年內償還所有金額,并很快支付了第一筆欠款。
據朱麗薩介紹,法庭聯合人大召集群眾代表、村“兩委”、老黨員等召開現場會,面對面解答疑惑,法律問題由法官解答,政策問題由基層干部現場確認,有效消除群眾疑慮,針對個別群眾提出的特殊要求,法庭多次入戶調解,聯合企業人員實地解決,最終,180件糾紛全部成功化解。
近年來,大豐法庭從“坐堂問案”到“上門巡診”,把“冰冷的判決”變為“村民敞開心扉說事”,用柔性審判和傳統文化傳遞司法溫度。同時,大豐法庭在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過程中,充分運用新疆移動微法院、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等,不斷擴大司法服務半徑,通過線上調解、上門調解、巡回審判等司法舉措便民惠企,讓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
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大豐人民法庭成功突破立案、送達、當事人到庭難的工作阻點,積極應用網上立案及開庭傳票、法律文書的電子送達方式,使流動人口和當事人因故無法到庭的案件得到及時審理。2021年至今,該法庭通過信息化平臺,當庭化解糾紛500多件,有效滿足了當事人的司法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