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阿依森巴特·歡太)“王法官,李某在我這賒欠的輪胎,沒付款就跑回老家了,現在電話不接、微信不回,我這辛苦錢難道就打水漂了?”2025年7月3日,原告劉某帶著一疊買賣合同單據,焦急地來到和什托洛蓋人民法庭求助。原來,劉某經營著一家大貨車輪胎銷售店,2017年至2018年間,被告李某在他店里批量采購輪胎,用于自己的運輸生意,雙方簽訂了買賣合同,約定貨到付款。可李某收到輪胎后,僅支付了部分款項,剩余尾款遲遲未結。后來劉某才得知,李某的運輸生意因經營不善失敗,早已返回老家,從此沒了音訊。
看著劉某滿臉愁容,手里拿著只有被告姓名和身份證號的貨物銷售清單,和什托洛蓋人民法庭受理案件后,第一時間啟動了“找人”程序。和什托洛蓋人民法庭法官、首席法律咨詢專家王德倡聯系當地派出所,通過戶籍信息查到李某的老家在千里之外的偏遠山村。然而,多次撥打登記的電話均無人接聽,始終無法聯系上李某?!安荒茏尞斒氯说臋嘁婵ㄔ凇也坏饺恕@一步!”王法官依舊沒有放棄,又通過當地村委會、派出所多方協調,終于聯系上了李某的親屬,輾轉拿到了李某新的聯系方式。
電話接通時,李某的語氣滿是抵觸:“我現在在外地打工,老板沒發工資,手里沒錢,回去應訴也沒用,我現在口袋里連路費都沒有……”法官耐心釋法:“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咱們可以通過“云庭審”開庭,不用你跑一趟,有啥想法、困難都能當面說?!苯涍^反復溝通,李某終于同意采取視頻方式,參加云庭審。
開庭當天,李某在外出務工地通過手機登錄“云間易審”微信小程序,一場跨越千里的“云端對話”正式開始。屏幕里,原告劉某清晰展示了買賣合同、貨物銷售清單等證據,李某對欠款事實無異議,卻反復強調自己生意失敗后負債累累,實在無力一次性償還。法官結合案情耐心調解,一邊安撫劉某的情緒,一邊引導李某正視債務:“雖然暫時有困難,但總要拿出誠意,比如制定分期還款計劃,慢慢還也是辦法。”
最終,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李某在簽下調解協議的那一刻,劉某長舒一口氣:“沒想到不用跑外地,在‘云上’就把事兒解決了,太感謝法官了!”
從“找人無門”到“云端結案”,這場跨越千里的糾紛化解,是和什托洛蓋人民法庭踐行“司法為民”理念的生動縮影。而云間庭審作為智慧法院建設的重要成果,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即為當事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訴訟服務,也為司法判決工作的有序推進注入了科技動力。無論距離多遠、案情多復雜,我們始終以科技為翼,讓公平正義突破時空限制、觸手可及,讓每一位當事人都能真切感受到法律的溫度與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