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國自1949年成立以來所經歷的第一場戰爭。
作為一個新生國家,敢于幫助鄰國向美國這種超級大國對抗,足以說明我國的強大。
雖然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戰爭的過程卻是非常慘烈的,據統計,我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自身減員36.6萬余人。
戰爭中出現的諸如:黃繼光、張桃芳、邱少云等戰斗英雄,其中更是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
一、不搞特殊,主動請求去往前線
1950年11月25日,朝鮮北部大榆洞中的志愿軍司令部,所有人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指揮工作。
其中就包括了當時在志愿軍司令部工作的毛岸英。
突然,司令部外面傳來了敵機的轟鳴聲,外面的警衛慌張地跑進來大喊著敵襲!
毛岸英(后排左二)
所有人似乎見怪不管了,井然有序地快速離開了司令部,去往隔壁的防空洞中進行躲避。
飛機飛離后,毛岸英突然想起剛剛制成的新地圖,和機要文件都還在司令部內,于是他和另外三個參謀立即返回司令部去拿文件。
就在他們剛剛進入司令部的時候,空中又飛來四架敵機,并向司令部所在的地點投下了近百枚炸彈。
炸彈鋪天蓋地的砸了下來,整個司令部霎時間陷入火海,司令部內只有兩人逃出來。
毛岸英和另一位參謀高瑞欣還未來得及跑出,便喪身火海。
毛岸英,湖南韶山人,是偉大領袖毛澤東與其妻子楊開慧的長子。
可毛主席為什么要派自己的長子去往最危險的地方呢?
其實,這次參加抗美援朝戰役是毛岸英自己主動要求前往的。
“無數老百姓的孩子,一個命令就去了前線,我毛岸英有何理由不去?”
當時很多的將領,都在勸毛主席不要同意毛岸英的請命,可毛主席最終還是同意了毛岸英參加抗美援朝戰役。
當美軍轟炸機來臨時,原本所有人都躲進了防空洞,但是毛岸英害怕重要文件被毀,毅然決然地沖回司令部想將文件拿回。
可還是晚了一步,犧牲在了熊熊大火之中。
作為毛主席的長子,他本可以為國家做更多的事情,但是為了幾份文件丟了自己的性命,這樣的舉動,值得嗎?
二、主席長子,另類的“鍍金”生活
1951年,毛主席在與自己老友周士釗交談過程中,曾提到毛岸英的事情,主席是這樣說的:
“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不派他去參加戰爭保衛家園,又派誰的兒子去呢?”
縱觀毛岸英的生平,雖是主席的兒子,卻從來沒有享受過一天的特殊生活。
1922年,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長沙,從小就跟隨父母輾轉過多個城市。
年幼的毛岸英與母親被軍閥逮捕過,也和自己的家人走散過,甚至在1933年,毛岸英帶著自己的弟弟度過了一段流浪的生活。
直到1936年在東北軍將領李杜的幫助下,才將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送往莫斯科國際兒童院學習。
1939年,毛岸英加入了蘇聯共青團并擔任了支部書記一職,后來蘇聯國家保衛戰爆發,毛岸英執意要求參加戰爭。
毛岸英(右一)、毛岸青(右三)
可礙于中蘇兩黨間有著不允許中國孩子參加兵役的約定,毛岸英最終只能獲得前往軍校學習的機會。
1946年1月,毛岸英跟隨蘇聯派往延安的醫生,一同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毛岸英到達時,身體仍處在生病狀態的主席親自到機場迎接。
主席得知自己兒子返回國內后非常開心,原本還因生病而虛弱的身體一下好了不少。
毛岸英跟隨主席生活了兩天,主席便要求毛岸英去機關食堂去吃大灶。
不僅如此,為了戒掉毛岸英從蘇聯帶回來的一些養尊處優的習慣,毛主席將毛岸英送到了勞動模范吳滿有家學習種地。
后來毛主席要求毛岸英去往農村補足“勞動大學”這一課,并聲稱:
“去了就要好好學好好看,要腳踏實地要把手上干出老繭來,學不成你就不要回到延安來!”
毛岸英先后在解放區內搞過土地改革,做過宣傳工作。
等毛岸英在農村歷練結束回到北京后,毛主席又安排他去了北京機器總廠,當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將自己的兒子送往最艱苦的地方“鍍金”。
其目的不是讓兒子以后能身居高位,而是為了孩子能繼承我們紅軍艱苦奮斗、踏實肯干的優良作風。
周恩來總理也曾這樣評價毛岸英:
“岸英是新一輩青年當中的佼佼者,他走過了所有艱苦的道路,這種優秀青年的犧牲,是令黨,令主席無比惋惜的損失?!?br/>
那么毛岸英的犧牲算是“偉大的犧牲”嗎?對于兒子的犧牲,主席又是什么樣的態度呢?
三、不搞特殊,英魂忠骨埋他鄉
為了搶救司令部的重要文件,毛岸英棄自己于不顧,最終葬身火海。
他為的只是幾份重要的文件嗎?
他為的是前線作戰的幾十萬志愿軍戰士,為的是自己身后有著千千萬萬人民的國家。
他的死無疑是偉大的,他代表的是朝鮮戰場上無數不畏犧牲、奮勇前行的革命戰士。
據當時毛主席的警衛回憶:
接到消息的主席仿佛一瞬間蒼老了不少,他手足無措地在身上摸索,想要點燃嘴上的香煙,可卻始終沒有看到火柴盒就在他眼前。
毛澤東保存了26年的毛岸英遺物
待到警衛過去給主席點煙的時候,他發現主席的眼中全是淚水,可是從頭到尾主席都沒有說過一句話。
哪有父親不愛自己孩子的,即便是主席也不能例外。
可毛岸英不光是主席的兒子,他更是朝鮮戰場上幾十萬戰士的一員。
之后主席便作出指示:打仗終究是要死人的。
中國人民志愿軍已經獻出了無數戰士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是偉大的。
岸英只是一個普通戰士,不要因為是我兒子就把這當成一件大事。
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停戰協議的簽訂下,歷時將近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終于結束了。
這場戰爭中,我國一共有197653名戰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1954年,解放軍總干部部向彭德懷將軍發出一封電報,提出要將革命烈士毛岸英的遺體運回北京下葬。
彭將軍拒絕了,并向周總理專門致信寫明:
葬于朝北是岸英自己的決定,現已與同時犧牲的參謀高瑞欣合埋在一處,其他死難烈士家屬亦無異議。
周總理在接到彭將軍信件后同意了其決定,并把該信件轉送給其他將領傳閱。
1958年2月,周總理前往朝鮮進行訪問。
期間,周總理親自專程來到了朝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祭奠這些埋骨他鄉的志愿軍烈士。
一同前往的還有陳毅元帥、粟裕將軍等多位中央軍委高層,他們親手為戰士獻上了花圈并默哀許久。
結語:
毛岸英的人生只有短短28年,可他的犧牲是偉大的,是不朽的。
正是有這樣的英雄不計得失的犧牲,才有了如今祖國的富足強大。
我們要記住現在的幸福生活,正是建立在一代代的革命先烈,一往無前的拋頭顱灑熱血之上。
他們成就了我們如今的驕傲,他們不光展現了屬于中國人民的勇敢和力量,更是捍衛了祖國的尊嚴與和平。
讓我們向英雄致敬,為了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而努力拼搏。
參考資料:
1、毛岸英上“勞動大學”-澎湃新聞
2、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數風流人物—毛岸英:用生命守護信仰——澎湃新聞
3、毛岸英: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第一個志愿兵——h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4、毛岸英: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有青山——央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