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持續發酵之際,俄羅斯一位名叫帕納林的學者突然放出重磅言論:美國難以支撐太久,最多二十年,就將重蹈蘇聯覆轍,走向解體。
這番言論當時在全球引發軒然大波,畢竟彼時美國仍是無可爭議的全球霸主,誰也想不到竟有人預言它會像蘇聯一樣崩潰。
但帕納林并非無的放矢,他是俄羅斯外交部下屬高等學院的教授,專攻大國興衰規律,手中掌握大量詳實的研究數據。
帕納林的推論非常清晰,他通過對蘇聯解體的深入研究,總結出一個普遍規律:超級大國在崩塌前往往會出現三大征兆:經濟分裂、文化沖突、地方與中央關系緊張。
而2008年的美國,恰好這三點全都具備。
當年蘇聯的解體,很大程度上源于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富裕地區不愿繼續扶持落后地區,最終導致國家瓦解。
他指出,美國如今的情況極為相似,富州與窮州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難以調和。
經濟斷層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加州每年貢獻全國14%的GDP,卻頻頻抱怨聯邦政府將稅收轉移至經濟欠發達州。
得克薩斯州依靠豐富的能源資源積累了巨額財富,卻對聯邦政府的能源政策充滿不滿。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聯邦債務持續攀升,目前已突破34萬億美元,富州對此愈發不滿,認為自己不應承擔聯邦財政負擔。
這種情緒并非隱而不顯,2017年加州議會就曾正式討論過獨立公投議案,盡管未能通過,但支持獨立的民眾比例持續上升。
文化層面的分歧更加尖銳,紅州與藍州仿佛兩個平行世界,紅州堅持傳統價值觀,支持槍支自由和限制移民,藍州則主張多元文化、開放移民和嚴格控槍。
2020年總統大選之后,這種文化沖突達到頂峰,部分州甚至公開質疑選舉結果。
移民問題也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少數族裔在加州、得州等地人口比例不斷上升,引發本土白人群體的強烈不安,他們認為自身文化正在被稀釋,身份認同危機日益嚴重。
更關鍵的是,美國憲法中并未明確規定“各州不得分裂”,雖然南北戰爭后形成了“聯邦不可分割”的政治共識,但這并非法律強制規定。
帕納林指出,盡管蘇聯憲法中明文規定加盟共和國擁有退出權,但美國的情況更具潛在危險,因為一旦地方與聯邦徹底對立,根本不存在法律上的阻礙。
近年來,西方媒體也頻繁討論美國正在經歷“巴爾干化”的過程。
加州意圖依靠科技與農業獨立發展,得州憑借能源優勢自謀出路,甚至連阿拉斯加都有人質疑為何資源收益必須上交聯邦。
盡管這些目前還只是輿論聲音,但帕納林的預測之所以至今仍被廣泛探討,正是因為美國的內部矛盾不僅沒有緩解,反而在疫情和債務危機中持續惡化。
不過話說回來,從2008年至今已過去十余年,美國雖然問題頻出,但并未真正走向分裂。
這是因為美國聯邦政府并非毫無應對之策,手中握有多種“反分裂工具”。
從法律層面來看,1869年美國最高法院在得克薩斯州訴懷特案中裁定,各州與聯邦的聯盟關系是永久且不可分割的,除非通過革命或全體州同意,否則無法解除。
此外,美國軍隊效忠對象是聯邦政府,任何地方勢力若想獨立,都將面臨軍隊的強力干預。
在經濟層面,美國是一個高度整合的統一市場,像硅谷的科技企業,其產品必須依賴全國市場銷售;華爾街的金融體系也是為全國服務的。
一旦分裂,全國性產業鏈將斷裂,經濟損失可能高達數萬億美元。
以蘋果公司為例,它在加州完成研發工作,產品卻銷往全國各地,供應鏈遍布全國,一旦分裂,供應鏈將陷入混亂,損失難以估量。
那普通民眾如何看待分裂問題呢?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美國人仍以“美國人”身份為首要認同,但對所在州的歸屬感也很強烈。
在紅州與藍州,民眾在醫保、移民、槍支管控等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但真要說到國家分裂,多數人仍持反對態度。
在精英階層中,政治人物與大企業家的態度也不盡相同。
一些政客可能為了政治利益利用地方獨立情緒,但多數企業家考慮到經濟影響,普遍反對分裂,因為這將對經濟造成巨大沖擊。
因此,民眾與精英之間的態度存在拉鋸,這也讓美國是否分裂的問題更加復雜。
不過距離帕納林預測的2035年節點還有幾年時間,未來局勢仍難以預料。但這位俄羅斯專家并非憑空猜測,而是基于人口結構變化做出的推演。
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到2045年,少數族裔人口將超過白人,而2035年正是這一轉變的關鍵過渡年。
目前白人主要集中在紅州,少數族裔則集中在藍州,這種人口結構變化將使紅州與藍州之間的對立進一步加劇。
少數族裔更關注移民權益與社會福利,而白人則更重視傳統價值觀,雙方在政策訴求上的分歧將越來越大。
專家認為,當少數族裔在全國人口中占據多數,而聯邦政策又無法平衡雙方利益時,地方的不滿情緒可能集中爆發,這正是將2035年視為關鍵節點的原因。
那么未來美國可能出現三種結局。
第一種是“柔性分裂”,類似于歐盟模式,聯邦將大量權力下放至各州。
這種方式既能維持國家形式上的統一,又能緩解地方矛盾。
第二種可能是“內戰2.0”。
如果兩黨在總統選舉中爭執不下,最高法院也無力裁決,某些州可能拒絕承認聯邦政府。
當前美國民間槍支保有量極高,極端組織數量眾多,一旦矛盾升級,局勢將難以控制。
第三種是“預言失效”。
美國歷史上經歷過多次重大危機,如大蕭條、二戰、冷戰等,都成功挺了過來。
如果現有機制能夠有效緩解經濟與文化沖突,那么關于分裂的預測自然也不會實現。
但如果美國真的分裂,全球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
美元霸權依賴于美國統一的經濟與軍事支撐,一旦分裂,新國家的貨幣將難以獲得國際認可,美元地位將大幅下滑。
屆時,中俄歐三國將有機會擴大全球影響力,歐洲可能在東歐與非洲擴展勢力,俄羅斯將在能源與軍事領域獲得更多話語權,中國則在亞洲與拉美加強貿易與投資。
但這也存在風險,新國家為自??赡苄纬尚碌穆撁梭w系,進而引發地緣政治沖突。
反之,若分裂預言未實現,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將受到削弱。
近年來俄羅斯頻繁唱衰美國,若美國不僅未分裂反而變得更加強大,其他國家將不再輕易相信俄羅斯的分析。
俄羅斯試圖通過“唱衰美國”提升自身國際地位的戰略,也將難以奏效。
不過歸根結底,這些預測仍屬推演。
盡管美國當前問題不少,但其經濟與科技實力依然強大,制度自我調節能力也不容小覷。
2035年究竟會發生什么,目前尚無法定論。但這一預言提醒我們,任何超級大國若忽視內部矛盾,都可能面臨重大危機。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