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與柬埔寨之間的緊張氣氛持續攀升,25日,泰國海軍發布公告,泰國尖竹汶府及達叻府邊境防衛指揮部宣布,在部分與柬埔寨接壤地區實施戒嚴。從5月邊境摩擦,到6月時任泰國總理佩通坦叫了洪森一聲“叔叔”引發的“通話門”,再到7月交火,泰柬沖突為什么愈發不可收拾了?
表面上來看,最直接的誘因是“地雷事件”,7月16日,3名泰國士兵在兩國邊境爭議地區巡邏時,踩中地雷被炸傷。泰國立馬指責柬埔寨,違反了《渥太華禁雷公約》。柬埔寨肯定不承認,說地雷是以前戰爭遺留的。結果不到一周,泰方又有士兵踩雷受傷,泰國一氣之下,立即宣布召回駐柬埔寨大使,并且驅逐柬方駐泰國大使。柬埔寨當然也是以牙還牙,至此雙方關系降至冰點。
要說起深層原因,兩國邊境爭端可追溯至1907年法國殖民統治柬埔寨時期繪制的一幅地圖,法國殖民高棉之后,1904年與暹羅(泰國的舊稱)簽署邊界條約,將柏威夏寺劃歸了暹羅。但是1907年,法國在繪制勘界地圖時又將其劃入了柬埔寨。地圖的模糊性導致柬泰對柏威夏寺的歸屬有不同的解讀,兩國曾經試圖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但是即便在1962年國際法院等跨國機構介入后,這一問題也從未得到徹底解決。
當然,泰柬不愿妥協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下兩國的國內形勢,泰國這邊新上任的普坦,之所以擺出了強硬態度,無疑與自己前任佩通坦脫不開關系。五月底兩國士兵擦槍走火死了個柬埔寨兵,佩通坦卻給柬埔寨前總理洪森打電話,低聲下氣請求息怒。結果錄音被人捅出去,民族主義者罵她賣國,最后憲法法院直接把她擼下臺。這教訓擺在眼前,普坦還敢軟嗎?柬埔寨方面,首相洪馬奈需要樹立威信并加強國內團結,因此在所謂主權和安全問題上態度強硬,也難以妥協。
不過兩國的邊境沖突會不會轉變成全面戰爭呢?從目前的情況看,雙方都沒有大舉調動軍隊的跡象。泰柬兩國可能還會有多頻次的邊境沖突,但是雙方都無意擴大戰爭規模,回歸到談判桌依舊是雙方的最優解。
2025,難道是東南亞的多事之秋嗎?泰國、柬埔寨沖突仍在持續,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25日,泰國軍方發布公告稱,在泰柬邊境富皮地區約有100名柬埔寨士兵死亡。不過柬埔寨方面,對于這個說法暫時沒有回應。
泰國、柬埔寨一直以來有領土爭議,摩擦不斷。這次的沖突也因為洪森、佩通坦的那一通電話引燃,隨后是“地雷事件”。而從7月24日開始,泰國和柬埔寨的邊境沖突驟然升級,F16戰機、火箭炮都用了,還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據法新社25日報道,泰國代理總理普坦警告稱,“事態可能升級為戰爭”。盡管雙方均強調“不尋求全面戰爭”,但目前多重因素疊加確實使得沖突存在升級的風險。
雙方這種“非常規武器常規化”的趨勢,顯著提高了沖突的破壞力與不可控性。更值得警惕的是,柬埔寨已經簽署明年全國強制征兵。此外,民主情緒也在不斷失控。社交媒體上雙方的呼聲和對抗情緒蔓延往往使政治人物難以妥協。2011年柬泰沖突因民族主義失控導致關系倒退,當前兩國已將外交關系降至代辦級,歷史教訓警示:情緒化對抗可能突破理性決策的底線。
而對于東南亞地緣政治,更會產生多重沖擊。沖突恰逢《東盟共同體愿景2045》通過后不久,緬甸問題已持續消耗東盟精力,泰柬危機進一步暴露該組織“安全共同體”建設的短板。美國雖然敦促雙方停火,但未提供實質性調解,反觀中國呼吁對話并表示“繼續做勸和促談工作”。泰國作為美國傳統盟友,其軍方近期加強與美軍事合作;而柬埔寨在洪森時期已深化對華關系。沖突或成為中美在東南亞影響力競爭的間接戰場。
泰柬邊境的硝煙,本質上是歷史恩怨與現實利益交織的產物。“鄰居無法選擇,但可以選擇如何相處。”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泰柬兩國唯有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方能避免重蹈“零和博弈”的覆轍,為東南亞和平發展注入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