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科技+教育”融合,拓寬青少年科技視野,7月14日至18日,在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AI創新科技人才培養項目支持引領下,禹城市教體局組織科學比賽成績優異的學子赴京開啟了為期5天的 “科技賦能·筑夢未來”研學之旅,在高校、科研院所與領軍企業的聯動體驗中,解碼前沿科技密碼。
多元行程:串聯“學、研、悟”,觸摸科技脈搏
研學第二日,北京大學的人工智能實踐課程為學子打開科技之門,從算法邏輯到應用場景,沉浸式感受AI技術的創新活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之旅中,航空博物館里的飛行器群訴說“藍天夢”,無人機課程講座則揭秘低空科技的無限可能,理論學習與專業實踐深度交融。
走進中國科學院,學子穿梭植物園、力學所等科研陣地,與科研人員互動交流,窺探基礎研究的“微觀世界”;探訪京東物流“亞洲一號”無人倉時,自動駕駛的智能場景、物流體系的“黑科技”運作,讓“科技改變生活”從概念照進現實,直觀感受技術迭代的產業力量。
夜游奧林匹克園區,打卡“鳥巢”“水立方”等“雙奧地標”,體會體育精神與科技建筑的融合之美;漫步前門大街,在老字號與現代商業的碰撞中,觸摸京城歷史脈絡與文化傳承。晚間的北大-清華學子交流會,更架起成長橋梁,同齡人分享求知經驗,激發奮進共鳴。
育人深耕:以研促學,厚植創新基因
此次研學打破“課堂邊界”,通過 “高校研習+科研實踐+名企探秘+文化體驗” 四維聯動,讓學子在“學思踐悟”中實現三重成長:
?視野突破:從人工智能到智能物流,從航空科技到自動駕駛,前沿科技的真實場景,拓寬對“科技生態”的認知維度;
?思維激活:高校導師的專業講解、科研人員的互動分享,讓“創新”從抽象概念變為可觸達的方法論;
?動力賦能:與名校學子的交流、對科技成果的見證,進一步激發“科技報國”的求知熱情,錨定成長方向。
教育賦能:搭建平臺,共育科技新苗
本次研學是區域“科技教育實踐工程” 的重要一環,通過整合優質資源,讓學子近距離擁抱前沿科技,既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也為青少年播撒了“創新種子”。下一步,教體局將持續優化研學矩陣,推動“課堂小世界”與“社會大課堂”深度鏈接,助力更多青少年在科技浪潮中淬煉本領、逐夢前行。
來源:禹城教育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