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總理在中國6天,對達爾文港一字不提,他回國之后,又等來了中國的忠告。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已經結束訪華行程回國,而中國也不忘在達爾文港問題上,又給了澳方一句忠告。
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談及達爾文港相關問題時,明確表示,相關中企是通過市場方式,獲得了達爾文港的租約,其合法權益應當受到充分保護。
【澳總理在中國6天,完全不談達爾文港問題】
這似乎是在提醒澳大利亞,在這個問題上不要被雜音所干擾。
順帶一提,阿爾巴尼斯訪華期間,中澳談了很多話題,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協議,但達爾文港所謂的“收回”并未在討論范圍內。
這顯然是臨時作出的調整,阿爾巴尼斯在訪華之前,可沒少放風說,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就此事向中方當面解釋澳方立場。
但等抵達中國以后,他又改變了主意。根據消息人士的說法,中澳雙方已經決定擱置爭議,優先強調兩國互補的經貿關系,加強長期合作。
所以阿爾巴尼斯在中國六天,始終沒有就達爾文港表過一句態,中國對此也是心照不宣。澳方自己不提這件事,后續很多事情就很好談了。
【阿爾巴尼斯回去之后,我們又送了一句忠告】
澳大利亞工商界的看法是,阿爾巴尼斯的第二任期開始之后,中澳關系出現了戰略對話的苗頭,不再將雙邊關系局限于經貿層面,這讓企業對長期合作更有信心。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阿爾巴尼斯不想在自己第二任期的一開始,就給中澳互動埋下隱患。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冷處理達爾文港問題,是最合適的選擇。
而且不光是訪華期間不談,阿爾巴尼斯回國以后,也有必要對這一話題降調處理,能不談就不談,避免讓事態復雜化,從而確保自己訪華的積極成果能夠得到落實。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否收回達爾文港,這件事超出了阿爾巴尼斯的能力范圍。他的第一任期,為了對中國釋放積極信號,決定不取消中企對達爾文港的99年租借合同。
如果此時他選擇以強硬手段收回達爾文港,等同于是變相否認自己過去的對華政策,為中澳經貿合作、投資往來注入了大量不確定性。
【達爾文港不是工黨政府想收回就收回的】
在這個話題上,工黨政府必須謹慎再謹慎。
可以這么說,阿爾巴尼斯政府同樣有義務,保護中企在達爾文港的合法權益,更要向國內輿論痛陳利弊,而不是泛化安全概念。
阿爾巴尼斯也不想功虧一簣,再怎么說,他上個任期的主要政績,就是改善了中澳關系,收拾了莫里森政府造成的爛攤子。
【反對派叫囂“武力收回”,工黨政府也跟著走了一步昏招】
中澳經貿合作好轉之后,對澳大利亞的經濟環境改善是多方面的,也為阿爾巴尼斯連任奠定了基礎。這再次讓阿爾巴尼斯政府深刻地認識到,必須維護好與中國的合作關系,不能重蹈前任覆轍。
與此同時,反對黨在選舉中的慘敗,也再次說明,在澳大利亞賣弄對華強硬,已經不吃香了。
可如何發展與中國的關系,澳大利亞沒有太多自主選擇的權利,再怎么說,它們還是美國的安全盟友,是西方陣營的一員,克服不了對中國的意識形態偏見。因此要想保障中企的合法權益,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澳大利亞政府。
達爾文港的99年租約,本來不該成為中澳之間的問題,但正是因為澳大利亞政府始終過不去那道檻,才導致事態發展到現在的尷尬地步。
此前,澳大利亞大選時,反對派就大力炒作“收回達爾文港”這一話題,更是揚言會“不惜一切代價”,暗示可能動武。
然后美國也在背后推波助瀾,用的還是泛化安全概念這種老掉牙的伎倆,但不得不說,這一套在西方分外吃香。
【中國大使此前也就此事表過態】
澳大利亞畢竟還是美國的安全盟友,一旦美國開始泛化安全概念,針對中國大肆炒作,澳大利亞的本土輿論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搞不清哪個是美國的關切,還是自己的關切。
隨后,執政的工黨為了回應洶涌的輿情,也開始跟進,倉促之下,同樣把“收回達爾文港”作為競選核心,這是一步不折不扣的昏招。
現在阿爾巴尼斯面臨兩難抉擇,要么冒著得罪中國的風險,兌現“收回達爾文港”的競選承諾,要么就是把這件事一再拖延下去,盡可能地揭過這一頁,但反對派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他也不能說直接取消計劃,這樣只會落人口實,推進計劃也不現實。達爾文港不是澳大利亞想收回就收回的。如果澳大利亞不能保障中企的合法權益,中國也不會袖手旁觀。可以說,阿爾巴尼斯回國之后,中方的這句忠告,來得恰到好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