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近期南方部分地區突然增多并出現外溢的基孔肯雅熱病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首次發聲。他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采訪時解釋了為何此次病毒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傳播較快。
張文宏表示,根據國際經驗,在測算病毒傳播速度時,基孔肯雅熱病毒的R0值一般設為2左右,但R0值會因不同的環境以及人群對該病的基礎免疫水平不同會有所差異。例如,一些地區小規模樣本檢測結果顯示,基孔肯雅熱病毒的R0值達到7左右,較登革熱病毒高出2-3倍。
“中國既往沒有過輸入性基孔肯雅熱引發大流行的案例,對該病的基礎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傳播會快于其他流行區域。”張文宏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
不過即便如此,他認為,如果及時采取有效迅速的措施,目前南方部分地區應該仍處于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仍能阻止感染風暴的進一步形成并阻止病毒向周邊區域擴張。
根據廣東省佛山市各區最新的通報,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個區已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超過4000例。目前,佛山當地已經對感染患者采取了防蚊隔離措施。
對此,張文宏表示,人也是該病毒的傳染源,會幫助病毒的傳播,從人到蚊,再傳播給人,而現代交通的便捷性可以讓疾病出現跳躍性的傳播——該病毒可以通過人員來往,將病毒帶到新的蚊媒生活區域,進而拓展基孔肯雅熱的流行區域。
“后續的重點還是要不遺余力地撲滅蚊子孳生地;同時周邊地區必須對疑似病人進行密切監測。”張文宏表示,“此外,在疫情過后必須立即展開當地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從而明確此次感染覆蓋的人群有多大,下次再出現新傳染風暴的風險有多大。”
他還表示,目前來看,基孔肯雅熱病毒感染主要是輕癥,對癥治療即可。
基孔肯雅熱病毒20年前曾在印度洋島嶼留尼汪島大規模流行,20年后卷土重來。今年全球疫情規模為何超越往年?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劉起勇解釋道:“外部環境、氣候、病毒型等多種原因催化了今年的疫情規模遠超以往。今年的氣候特別適合蚊蟲孳生,密度比較高。另外,此次輸入的病毒是印度洋流行株,特別容易被伊蚊傳播。”
劉起勇表示,從全國大多數地區來講,已經進入蚊媒的快速生長和快速擴散的時期。他同時稱,沒有疫情的地區不必過度擔心,一般性防護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