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覆蓋面,如何保證幼兒園教學質量“就高不就低”,也是關注焦點
免費學前教育,又有新動向。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有關舉措。會議明確,要指導各地盡快細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確保按時足額撥付。
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對民生關切的積極回應。其實學前教育免費,從個體建言到政府回應,一直在為此努力。回望來時路,走到這一步殊為不易。
200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朱永新就建議研究免除學前一年幼兒教育費用。2014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提出,城鎮小區2015年底前補足配齊幼兒園。
2024年通過的學前教育法明確,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到今年,“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積跬步以至千里,扎實推進,功不唐捐。
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社會共識和政府決心,有目共睹。2023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已經達91.1%。人才方面,全國已有1200余所高校設置學前教育專業,幼師依托“國培計劃”的全員輪訓制度,師資水平大幅提升。
各方面條件逐漸成熟,要保證政策的普惠效應,關鍵就是不走樣地逐步落實,力求每一步行穩致遠。這個民生大禮包可降低育兒成本,提升生育意愿,還能均衡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接受優質學前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多方利好,重在落實,特別是這個“逐步”,如何回應社會關切,滿足民生期待,值得研究。“逐步”說明不能搞一哄而上,而是綜合當地學齡人口、自身經濟水平,盡力而為,分步有序推進。這就要求加強動態監測評估,科學核算辦園成本,保證特困群體優先,量入為出,方可持久。
免費學前教育試點正在全國推進。長三角、珠三角部分城市已試點3年免費,如浙江、福建廈門已實現3-6歲兒童全覆蓋。全國有超20個省份啟動免費試點,覆蓋約30%的適齡兒童,重點在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
除了覆蓋面,如何保證幼兒園教學質量“就高不就低”,也是關注焦點。財政對不同幼兒園的補貼要精細謀劃,保證公辦園、民辦園一視同仁,才能促進教育資源均衡。有錢好辦事,政策銜接和兜底保障,都要求提高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所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集中力量保證補助資金的按時足額撥付。
這也要求中央和地方的撥付分擔比例必須科學論證。只有前置討論充分,平衡了各方利益,保證財政撥款能補上免收保教費的經費缺口,還有充裕基礎建設資金和師資投入保障,才能在免費后不影響學前教育的質量。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李曉亮
編輯 尹曙光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