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敗局早已注定,但日本國卻一直在作垂死掙扎。為何一直到美軍投降兩顆原子彈之前,日本都未有投降的決議呢?我認為大體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思考:第一、國際方面;第二、國內方面。國際上,雖然中美蘇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力量的強大,但蘇軍一直未能參與對日決戰,美軍也還未給日軍最后的致命一擊;在國內方面,從天皇到日本軍方到日本民眾,都擔心投降會遭到報復,因此,想要取得有利的投降條件,再作投降之舉。
因此,日本一直遲遲不肯投降。
日本投降
一、狂熱的軍國主義思想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在廣播中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而日本瘋狂的軍國主義分子們,聽到投降后,用匕首和子彈紛紛自殺。
據統計,那一星期,有三百七十六名陸軍自殺,其中有士兵也有大將;
有一百一十三名海軍自殺,有士兵有大將;
還有三十七名護士及平民想不開,總計五百二十六人自殺。
在日本投降的前一天,日本經歷了最漫長的一天,甚至還拍成了電影,搬上了熒幕。
正是極端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不想投降,想要搶奪裕仁投降的錄音,阻止日本正式投降,發動了宮廷叛亂,想要將日本繼續留在戰爭之中,哪怕是玉石俱焚。
這些都是日本狂熱的軍國主義思想的體現。在戰前,日本政府甚至提出了七千萬人與國共存亡的口號,可見日本軍國主義思想何等猖獗。
狂熱的軍國主義
二、日本天皇擔心被審判
裕仁天皇最親信的文職顧問——內大臣木戶幸一在1944年1月初就承認:
“日本其實已經戰敗,我們必須敢在德國投降之前提出實事求是的和平和議。”
但裕仁天皇擔心投降后自己被審判,因此一直不肯提出有意義的和平協議。尤其是在聽到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結局后,擔心更甚。意大利投降后,墨索里尼在科莫湖畔被處決,尸體被一群憤怒的意大利人撕裂糟蹋,然后扔進排水溝里。而希特勒也于五月低開槍自殺。
裕仁曾經的兩大盟友,都沒有落得好下場。因此,裕仁擔心自己也會受到審判,面臨這樣的結局。
所以,裕仁不急于投降,至少在確保自己的皇位穩固前是不會投降的。他深知,如果日本過早表明求和的意圖,日本的愛國者們就會說天皇缺乏將戰爭進行到底的勇氣。寡婦孤兒們會責怪他讓自己的親人們白白送死。那么,為了保全國家的面子,戰爭必須繼續,直到每個人深受其苦而渴望停戰。到那時,就可以讓人們覺得是他們作戰不力,辜負了天皇的期望。到那時,裕仁天皇再出來投降,給予民眾和平,人民不僅不會責怪裕仁,反而覺得是自己有負于他,那么,天皇的位置就依然穩固,裕仁還是日本民眾心中最神圣的天皇。
因此,裕仁天皇等到的是一個投降時機,等待日本民眾都想要停戰了,等待著天皇之位可以穩固了,他才會考慮投降。在此之前,他是絕對不可能投降的。
日本天皇裕仁
三、原子彈的加速作用
在閱讀了美國核試驗的報告后,英國首相丘吉爾莊嚴的說:
“火藥是什么?微不足道。電是什么?毫不重要。這個原子彈是憤怒的基督再臨。”
日本在二戰時,也想研究原子彈,只不過步子跨得太大,一次失敗的試驗后,讓原子彈的研究走到了盡頭。
但日本人對于原子彈的估計還是不足,進入到1945年后,日本就打算最終在本土和美軍決戰。戰爭的死亡被日本人看成是理所當然,即便是經歷過美軍燃燒彈鋪天蓋地的攻擊,日本城市化為火海,幾天幾夜不滅,死亡十幾萬人。日本政客和國民也未完全表露出投降的念頭。對于在原子彈轟炸之前,美軍用飛機撒下的勸降書,日本也視而不見。原子彈?有什么了不起?難道比燃燒幾天幾夜的燃燒彈還要厲害?
若不是美軍原子彈的攻擊,日本人的投降時間可能還要晚些。因為,日本人想要爭取更多有利的投降條件。
8月6日,廣島在一片火光中,消失了,傷亡九萬多人;
8月9日,長崎在一團火光中,沒了,傷亡四萬余人。
兩顆原子彈的落下,讓城市瞬間化為灰燼,日本人這才正視原子彈的威力。這才真正加速了日本人投降的進程。
原子彈攻擊
四、日本軍隊尚有一戰之力
日本人一直深信其軍隊還有一戰之力,不僅在國土上有幾十萬兵力,在中國、朝鮮和東南亞的各個國家,都還駐扎著不少的軍隊。尤其是在中國,還有上百萬的日本軍隊。因此,日本人相信,這些軍隊還能夠一戰,還不到投降的最后時刻。
日軍在投降之前到底還有多少兵力呢?是否還能夠與美軍一戰呢?據統計:
在1945年投降時,日本在中國北方(除開東北三省)大約有軍隊32萬人;在兩湖、江浙等地有日軍大約60萬人;在中國南方投降的日軍約有陸軍12萬,海軍9萬。加上東南亞等其他國家的駐軍,日本在投降時,海外軍隊有120萬人以上。
這些日本雖然并非精銳之師,但也確實還有一戰之力。因此,日本不愿意投降。在強大的軍國主義思想的號召下,他們深信百萬軍隊還有一戰之力。
但日本人深信的其軍隊力量,其實在強大的美蘇軍隊攻擊下,根本就不堪一擊。1945年8月8日,蘇軍發動了對日軍的攻擊。以11個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3個空軍集團軍等百萬大軍,對日本關東軍發動致命一擊。
日本關東軍一直號稱是日軍的精銳,是王者之師。當時盤踞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有22個師團幾十萬兵力。但被蘇軍打得落花流水、丟盔棄甲。6天后,68萬人對蘇軍投降。
五、對蘇聯力量估計不足
在日本敗局已定的情況下,日本人寄希望于蘇聯,想要利用美國和蘇聯之間的互不信任來增加投降條件。同時,說服美國接受日本的投降條件,因為美國人擔心,若不接受日本條件,日本會將中國占領區全部交給蘇聯。
日本對蘇聯提出了兩個條件:一、保留日本政府的天皇制;二、由西方發表某種保全日本面子的聲明,稱日本體面地贏得了和平。
結果,令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是,蘇聯領導人根本就不見日本人,條件根本就無從談起。
日本人也不相信蘇聯人真的會馬上出兵中國東北,蘇聯人剛剛在歐洲戰場上進行了慘烈的大戰,損失慘重。不可能馬上將歐洲的兵力調轉到亞洲戰場。即便是《波茨坦公告》中要求蘇聯出兵,日本人也不相信蘇聯能馬上出兵。
實際上,蘇聯人也沒打算在8月上旬就對日作戰。但8月6日,美國在日本投降第一顆原子彈,給了蘇聯很大的刺激。蘇聯不得不將對日作戰的時間提前。8月8日,百萬蘇聯紅軍對東北日軍進行了掃蕩式的進攻。
短短幾天時間,就打垮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日本對蘇聯的力量完全估計不足,沒想到蘇聯能在幾天時間內,調集百萬大軍進攻。
蘇聯軍隊
六、日本民眾擔心遭到報復
日本軍隊對亞洲國家造成的傷害,罄竹難書。從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一直到日本1945年8月投降,十幾年的時間,其侵略暴行在東亞、東南亞各個國家上演,這種慘無人道的侵略行徑,在日本國內卻被奉為是為國爭光。1945年,日本敗局已定,日本民眾擔心,日軍的暴行會遭到報復,會報復在日本本土,報復在日本民眾身上。
整個亞洲東部都深受日軍侵略之害,甚至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亞也遭受到了日軍暴行。日軍在中國南京的侵略暴行,將被歷史銘記。對朝鮮、澳大利亞等國的侵略行徑,也不會被歷史遺忘。
日軍在亞洲各國的侵略行為,其實日本國內都一清二楚。1937年12月,日本在南京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在12月7日,日本國內的《日本廣知新聞》卻報道:“兩少尉競殺百名中國人,彼此難分高下”。日本民眾竟認為這樣的新聞“很有趣”。
如今,日本敗局已定,自然會擔心投降會遭到同樣的報復。因此,日本民眾對于投降,也是相當恐懼。
日本民眾支持軍隊侵略
綜上所述,日本在美國投降原子彈之前,一直不肯做出投降的決策,就是存在著兩個層面的考慮。
第一、想要在國際上爭取更多的有利投降條件,對于美蘇兩國顯然估計不足;未能預料到美國原子彈會有這么大的殺傷力,也未能預料蘇聯軍隊會在8月8日就發動總攻;
第二、日本從天皇到民眾都害怕其侵略行徑遭到報復,從1931年到1945年,他們對亞洲國家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亞洲國家有理由對日本進行報復,因此,他們無比擔心會遭到報復。
總之,日本之所以一直不肯遲遲投降,有其自身的考慮,但主要是想要保存日本的天皇制,讓日本國免遭其侵略暴行的報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