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底,日軍開始進攻緬甸,想切斷中國從國外拿援助的路。中國政府沒辦法,只能派部隊過去支援英國人。遠征軍分成兩部分,一支從印度那邊打,一支從云南怒江進攻。打了三年多,收復了緬北,打通了中印公路。犧牲那么多人,很多遺體就埋在當地,建了陵園,主要在密支 那、八莫、南坎這些地方。墓碑上刻著姓名和籍貫,本來是給后人緬懷的。
可緬甸獨立后,事情就變味了。1948年緬甸從英國手里獨立,起初那些陵園還湊合。可到了1962年,緬甸軍政府上臺,推行排華政策,還打著經濟開發的旗號,開始拆這些中國遠征軍的墓地。資料顯示,1962年3月27日那天,在密支 那一個陵園,緬甸軍人用推土機直接把墓碑推倒,尸骨挖出來扔得到處都是。
目擊者回憶,當時有20多個軍人、和尚和年輕人參與,現場尸骨散落。整個過程持續幾年,緬甸各地遠征軍墓地幾乎全被毀了,總共涉及4萬多座墓。八莫原來有210座中國烈士墓,現在一個都找不著,取而代之的是市政府大樓。密支 那、南坎的也一樣,基本蕩然無存。只有果敢地區保存了一些,因為當地有華人影響。
為什么緬甸這么干?一部分是排華浪潮,1960年代緬甸政府針對華人搞了很多動作,墓地就成了靶子。另一部分是說為了開發土地,建樓建路。可你看,那些地方本來就偏僻,不占什么黃金地段。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調查后說,除了果敢的,其他遠征軍墓地全被破壞了。中國民間組織2011年去考察,也只在八莫找到半塊殘缺墓碑。2015年,又有團隊去搜尋遺骸,發現大部分墓地早沒了,遺骨被焚毀或扔掉。
對比之下,緬甸對英美士兵的陵園可不一樣。英軍墓地在仰光北郊,規模大,里面有6500多個墓穴,紀念墻上刻了兩萬多名官兵名字。還有國際墓地委員會統一管理,資料保存完整,能查到家屬名單。
從二戰結束到現在,一直有專人維護,草坪修剪得整整齊齊,碑面擦得干干凈凈。美國軍官的紀念碑也保護得好好的。這些是盟軍陵園,緬甸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從沒動過。為什么?因為英美有影響力,國際組織盯著,緬甸不敢亂來。
更氣人的是,日本侵略者的慰靈碑在緬甸到處都是。從1975年開始,日本政府和財團出錢,在緬甸建了各種慰靈塔和碑,分布在密支 那、曼德勒這些當年打仗的地方。碑上刻著“慰靈”“鎮魂”和日軍部隊番號,甚至給死去的戰馬立碑。街頭警鈴上都有日軍標記,日本官員還常來祭拜。
緬甸為什么允許?歷史原因復雜,緬甸在日據時代有些人覺得日本幫他們反英殖民,加上戰后日本用經濟援助換取同意。結果,日本作為侵略者,碑塔建得堂而皇之,而中國遠征軍作為解放者,墓地卻被推平。這待遇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這些事兒擱誰身上都覺得憋屈。中國遠征軍幫緬甸趕走日軍,保住了他們的土地。可緬甸政府忘得干凈,毀墓不說,還讓日本碑立著。民間組織從2013年起去緬甸挖遺骸,運回幾百具安葬。2015年,通過騰沖口岸帶回347具。志愿者繼續在干這事兒,就是不想讓歷史被抹掉。
現在說說緬甸的下場。2025年了,緬甸經濟和社會亂成一鍋粥。從2021年軍政府政變開始,國家就沒太平過。內戰不斷,少數民族武裝和軍方打來打去,貿易路線被堵,外國投資跑光了。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4-2025財年外資直接投資只剩6.9億美元,比2019-2020年的48.78億美元少了85.7%。通脹率25.4%,東西貴得買不起,家庭收入縮水。
2025年3月一場地震,直接損失110億美元,基礎設施毀了,電力短缺,洪災跟著來。制造業低迷,GDP預計收縮2.5%,貿易赤字擴大。貧困率升到33.8%,聯合國說緬甸正面臨多重危機,包括經濟崩潰和氣候災害。以前緬甸在亞洲經濟還算領跑,現在成了全球最窮的國家之一,分裂、混亂、毒品、詐騙到處是。
緬甸毀了中國烈士墓,忘恩負義,結果自己混得這么慘。歷史這東西,抹不掉的。中國人不會忘那些遠征軍的事兒,緬甸人或許想推倒碑就當沒發生過,可國家發展不起來,民生苦哈哈的,這不就是現世報嗎?
國際上對緬甸的評價一致:30年從亞洲前列跌到一窮二白。軍政府上臺后,暴力升級,平民死亡創紀錄,社會動蕩加劇經濟下滑。外資撤離,制裁不斷,石油天然氣收入也少了,因為國際社會不買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