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一場代號為“聯合利劍-2024B”的環臺演習在臺海周邊震撼上演。125架各型軍機、34艘海軍艦艇如巨浪般席卷臺島四周,臺軍高度戒備,美國“里根號”航母卻選擇遠遁至菲律賓海,一度不敢靠近。
就在中國全網熱議“臺海戰力已壓倒美軍”的時候,一條消息悄然引發軍迷們的深層焦慮。美國智庫《商業內幕》的一篇軍情分析指出:面對中國海軍龐大艦隊,美國的航母編隊已經難以形成優勢,但美軍仍握有一張決定性的底牌——潛艇部隊。
3月,臺海危機驟然升級。彼時,李登輝高調鼓吹“兩國論”,解放軍東風-15導彈劃破長空,強力震懾“臺獨”分裂勢力。剛剛完成演習部署的解放軍部隊,還未來得及從勝利中喘息,美軍“獨立號”和“尼米茲號”航母戰斗群便悄然逼近臺海東口。
彼時的中國海軍尚處于初級階段,戰艦數量雖接近兩百艘,但多為051驅逐艦、053護衛艦和033常規潛艇,性能落后嚴重。
美軍則以“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伯克”級驅逐艦為骨干,配合航母、預警機、電子戰機和反潛巡邏機,構成了壓倒性的海空優勢。我軍潛艇頻頻被P-3C反潛機鎖定,水下活動幾近于零。
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軍方專家回憶,“美軍航母一停,我們連還手的底氣都沒有?!闭沁@份屈辱,成為推動我軍奮起直追的最大動力。
2009年10月1日,國慶閱兵上,殲-10戰斗機在長安街上空如鯤鵬展翅,東風-31A洲際導彈高調亮相,標志著中國軍力進入了全新階段。這一年,成為中國軍事現代化的轉折點。隨后十余年間,依托強大的工業體系,中國各軍種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
2012年,“遼寧號”航母入列,結束無航母歷史;2019年,“山東號”起航,標志國產航母成軍;2023年,“福建號”海試,電磁彈射技術追平美“福特級”。055型萬噸級驅逐艦、052D“中華神盾”成為海上勁旅。2023年,中國海軍主力艦艇總數突破370艘,數量上已成全球第一。
空中力量同樣脫胎換骨。殲-20隱身戰機突破200架,殲-16成為多用途主力。運-20戰略運輸機讓中國具備全球快速部署能力。火箭軍的東風-21D、東風-26、東風-41更是讓美國航母在西太平洋的行動如履薄冰。
常規戰力層面,中國已在臺海實現“主場壓制”。美軍在2022年佩洛西竄訪臺灣后,面對解放軍的環臺聯合演練,只能選擇后撤回關島遠觀。美國國防部在《中國軍力報告》中承認:中國在臺海周邊部署的常規??樟α?,已超越美軍在當地可調動兵力。
但就在民眾為中國“下餃子”般的軍艦速度和隱形戰機而自豪時,專家們卻不斷提醒:真正值得警惕的,不是海面上的航母,而是深海中的幽靈——美軍核潛艇。
截至2024年底,美國海軍共計68艘攻擊型核潛艇,包括49艘“洛杉磯級”和19艘“弗吉尼亞級”,另有1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這些潛艇構成了世界最強的水下力量,其靜音性能、續航能力、戰斗效能遠超其他國家。
“弗吉尼亞級”潛艇采用泵噴推進、浮筏減振等頂尖技術,噪音被壓低至100分貝以下,接近海洋背景噪音。在這種水聲環境中,它們如同幽靈般穿梭于深海,極難被捕捉和定位。每艘可攜帶“戰斧”巡航導彈,具備強大的遠程打擊能力。
反觀中國,目前主力攻擊核潛艇仍以093系列為主,盡管最新型號095B在2023年已下水,噪音降至110分貝以內,依然與美軍存在明顯差距。航速、下潛深度、作戰續航力等指標也尚未完全追平。
更令軍方焦慮的是,美軍并非單打獨斗,其水下霸權還有強大的盟友助力。日本海上自衛隊雖無核潛艇,但其常規潛艇部隊裝備AIP系統,靜音性和續航力世界領先。
“蒼龍級”潛艇可連續水下航行20天不浮頭,配合60多架P-1反潛機,從空中編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獵殺網。
美日情報共享、聯合演習,使其反潛體系高度一體化。一旦臺海有戰,美日很可能聯手在水下設伏,封鎖關鍵海峽航道,對我軍登陸艦、運輸船和后勤補給線實施致命打擊。
這張“水下殺陣”,是美軍在臺海戰場最不容忽視的王牌。即便我軍在水面和空中已取得可喜突破,但若水下力量被壓制,則整個臺海渡海作戰體系將面臨巨大風險。
中國當然沒有坐以待斃。近年來,095系列核潛艇持續迭代,預計未來將裝備更先進的靜音材料和電推進技術。
火箭軍的反艦彈道導彈如東風-21D、東風-26C,已具備遠程精準打擊美軍艦艇和基地的能力。055大驅搭載直-20反潛直升機,反潛能力不斷增強。岸基運-9Hi反潛機也為建立反潛體系提供空中支撐。
但潛艇技術的進步,難以一蹴而就。核潛艇被稱為“人類最復雜的武器系統”,涵蓋核動力技術、聲吶系統、水下通信、材料科學等多個高端領域。僅靠工業產能和資金堆積,難以快速突破技術瓶頸。正如專家所言,“水下戰場是技術極限對抗的領域,抄近道幾乎不可能。”
美軍的水下優勢不僅體現在技術,更體現在全球部署能力。其核潛艇可在全球各大洋巡航,依托澳大利亞、關島、夏威夷、印度洋前哨基地,實現遠洋補給和快速部署。相比之下,中國的核潛艇在遠洋作戰中仍受制于后勤保障。
澳大利亞,正悄然成為美軍在印太的“戰略大后方”。八千公里的距離超出大部分中國常規導彈射程,其縱深廣袤、人口稀疏,成為理想的補給與集結點。未來,澳英美三國AUKUS協議下的核潛艇合作計劃,也將進一步強化其水下優勢。
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中國采取了更具東方智慧的應對路徑。既然難以短期突破美軍的核潛艇技術與全球部署優勢,那就用非對稱方式削弱其前沿打擊能力。
055驅逐艦搭載“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彈道導彈,其末端速度超過10馬赫,為中國水域劃出一圈航母禁區?;鸺姷闹羞h程導彈鎖定關島、沖繩、橫須賀等美軍前沿基地,目標明確:逼退美軍艦隊至第二島鏈,讓其核潛艇孤掌難鳴。
這是一場“以陸制海、以岸制潛”的戰略博弈。中國無需全面對抗美軍所有力量,只需在核心區域形成足夠拒止能力,保障渡海作戰安全窗口即可。
更長遠的突破,仍需依靠下一代核潛艇與潛射導彈系統的成熟。096型戰略核潛艇與“巨浪-3”導彈的服役,將為中國提供真正的“第二次核打擊”能力。一旦實現對美國本土的有效覆蓋,將極大提升中國的戰略威懾力。
美國當然清楚這一點。它在水下戰場持續投入,不僅升級“弗吉尼亞級”,更推進“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計劃。據稱,其噪音水平已接近海洋背景,具備“真正隱身”能力。
更配合全球SOSUS監聽系統和P-8A反潛機,構建起覆蓋太平洋的“水下馬奇諾防線”。中美在深海的較量,看似平靜無波,實則驚濤暗涌。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更是對戰略定力、技術突破與體系建設的全面考驗。
中國軍隊的崛起,已讓世界為之一震。但要真正在臺海戰場掌握主動權,必須正視水下短板,拼盡全力補齊最后一道命門。只有將這張美軍“最后底牌”徹底擊破,臺海之戰才能真正迎來決定性勝局。
潛艇之戰,關乎臺海勝敗。“水下短板”必須硬碰硬補齊,才能贏得未來。這是一場必須贏的戰斗。
信息來源:
[1]美“印第安納”號核潛艇部署夏威夷引關注 美媒再炒“中國軍事威脅”論調 國際在線
[2]應對中國?美軍向太平洋艦隊派遣第二艘核潛艇 北晚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