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摘編自對岸海軍前東引基地指揮部參謀主任、“成功”級護衛艦副艦長陳彥名發表在對岸《海軍學術》期刊上的題為《中、俄兩國“海上聯合-2024”軍演戰略意涵分析》的文章,部分內容有刪改。 摘編此文,只為參考,同時向大家提供一個其他角度的看法,并不代表編者同意或者證實其觀點與消息。
前言
中、俄兩國“海上聯合”系列軍事演習始于2012年,首次演習在黃海海域舉行。其促成的背景主要是在兩國邊界爭議落幕之后,雙方便企圖聯合扮演東亞地區的領導者角色。除2018年因鄭治因素與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并未舉辦以外,均正常進行。隨著近年來東亞環境的嚴峻化加劇,以及俄烏沖突后西方各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使得中、俄兩國更加唇齒相依,兩國的合作也從最初聚焦于能源、反恐等經濟與安全領域,逐步擴展至鄭志、軍事和科技領域的廣泛合作。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中俄兩國間貿易較2022年提升26%以上,2024年再次增長4%。兩國之間的“海上聯合”行動規模也逐年擴大,中俄兩國間除了海上演訓外,還進行了聯合巡航,另外還舉行了“北方聯合”系列演習,這一切都顯示出雙方在軍事合作領域的緊密程度。
“海上聯合-2024”聯合軍演。(圖源:新華社)
2024年俄烏沖突仍然在持續,美國也持續加強了在南海地區的“自由航行”力度。同時,菲律賓向美方尋求在島礁主權方面提供協助。在這種背景下,中俄兩國改在南海地區進行“海上聯合-2024”演習與聯合巡航行動,可以看出兩國有越來越強的共同利益與戰略互信,以及共同主導東亞地區區域安全事務的決心。2024年的中俄聯合演習時間也與美國兩年一次的“環太平洋”聯合演習高度接近、重合,似乎更強烈暗示中俄兩國不愿意遵守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因此刻意在演習時間上互別苗頭。此外,演習期間PLA“山東”號(CV-17)航母編隊更選擇在菲律賓與西太平洋海域進行訓練,有力抗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實力的感覺;與此同時,臺島與日本周邊的PLA戰機活動也有增加的現象,顯示中俄兩國的軍演不只是只有單純的“點”,而是涵蓋整個第一島鏈的“面”的范圍。
本文借著分析中俄兩國“海上聯合-2024”參演兵力、演習方式與地點,探討兩國軍演對東亞地區的影響。“海上聯合-2024”聯合演習凸顯了兩國強化合作的 態度,而且俄羅斯海軍在結束“海上聯合-2024”聯合演習后,對印尼與馬來西亞展開軍事外交,并支持兩國加入“金磚國家”組織,象征著這些國家的經濟層面合作已經擴展到軍事層面。中俄兩國均試圖擴大其在南海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此舉迫使美國將加強在第一島鏈的防務能力,我方應明確注意后續發展,才能避免在局勢變化的狀況下被邊緣化,間接影響安全與經濟。
中俄兩國“海上聯合-2024”演習內容
此次演習中方派出的兵力主要由PLA南部戰區海軍的導彈驅逐艦“南寧”艦、導彈護衛艦“咸寧”艦、“大理”艦、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艦以及艦載直升機、陸戰隊員等兵力參演;俄方參演的艦艇包括20380型“守護”級輕型護衛艦“響亮”號和“凜冽”號,以及油料補給船“伊爾庫特”號。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參演的“南寧”艦和“咸寧”艦都是首次參加中俄聯合軍演,俄方也派出了最新建造的2030型護衛艦參與此次演習。雙方在南海進行了實彈射擊科目。
“海上聯合-2024”參演兵力:
中國海軍(如表1)
表1:中方參加“海上聯合-2024”軍演兵力概況。(圖源:原文)
1.“南寧”艦:北約代號“旅洋III”型,滿載排水量約7000噸,續航力4000海里/18節,2019年2月23日下水,2021年4月12日正式服役。該艦是加長版的第4艘(有人稱該艦為052DL型),其排水量較基礎型增加約500噸,其最大的改進之處在于艦尾直升機甲板加長約4米,可搭載直-20反潛直升機,并更換了能夠探測隱形戰機的JY27A型雷達。該艦裝備了H/LJG-346A型相控陣雷達,可探測350-400公里距離的空中目標。
“南寧”艦的新型垂發系統相比052C型使用了方形發射單元。32單元垂發系統采用了“冷-熱共架”設計,在執行不同作戰任務時更能靈活運用。該艦裝備的“海紅旗-9B”導彈最大射程200公里,采用冷發射方式;對水面艦艇或陸地目標進行打擊的“鷹擊-18”導彈最大射程540公里。該艦2023年曾應巴基斯坦、阿聯酋邀請,參加“和平-23”多國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以及阿布扎比國際海事防務展、伊朗“安全紐帶-2023”演習與亞丁灣護航、長航訓練等任務。
2.“咸寧”與“大理”艦:“咸寧”艦長134米,寬16米,最高航速27節,續航力3800海里/18節。“大理”艦的艦體相比“咸寧”艦加長了約8米。防空武器方面,兩艦軍擁有32單元垂直發射協同,配裝“海紅旗-16”防空導彈,每艦配備了4座照射雷達,可以同時打擊4個目標。反艦導彈方面,兩艦均安裝了2座四聯裝“鷹擊-83”反艦導彈。反潛作戰方面,兩艦配備了2具3200型六管火箭深彈發射器、2具用于發射“魚-7”魚雷的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并配備了拖曳式線列聲吶,在最佳狀態下可以探測距離43海里左右的潛艇,以及同時跟蹤5個目標。此外,兩艦均可搭載直-9C或卡-28直升機。
3.“微山湖”艦:該艦于2003年7月1日在黃埔造船廠下水,排水量23000余噸,采用兩臺柴油發動機雙軸驅動,可同時為兩艘以上艦船補給,主要用于遠洋補給。該艦續航力為10000海里/14節,曾參加多次亞丁灣護航、中俄聯合軍演以及遠海長航等任務。
俄羅斯海軍(如表2)
表2:俄方參加“海上聯合-2024”軍演兵力概況。(圖源:原文)
1.20380型“響亮”號與“凜冽”號護衛艦:該型護衛艦也稱“守護”級,是俄羅斯海軍2008年才開始服役的新一代多用途隱形護衛艦。該艦的上層建筑由圣彼得堡“斯列德涅-涅夫斯基”造船廠建造,大量使用由玻璃纖維與碳纖維組成的防火復合材料,與鋁合金材料相比,導熱率答復降低,具備高強度、低雷達波反射、低紅外、低磁性、抗腐蝕等優勢。該級艦在武器方面配備了3K96(堡壘/魯道特Redut)防空導彈垂發系統,該系統是俄羅斯基于陸基的S-400防空系統所研制的艦空導彈系統,最大射程可達120公里。其艦首的8單元3R14通用垂發系統可以發射SS-N-27(“俱樂部”系列)導彈。“守護”級護衛艦在主桅頂部圓形天線罩內安裝了“Furke-E(5P27M)”旋轉式相控陣雷達,2具330mm四聯裝魚雷發射系統分別安裝在兩舷的艙門內,該系統可用于反潛或攔截敵方魚雷。
2.“伊爾庫特”號補給艦:該艦是俄羅斯海軍的一艘油料補給艦,排水量估計在10000-20000噸之間,長度約130-180米,能儲存多達100噸(編者: ? )燃油,能夠同時支持多艘船舶的加油任務,過去曾參加過多次中俄聯合演習。
(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