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毛主席稱作“老總”的,僅有三位,他們有何獨到之處?
對待朱老總,毛主席稱他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對于彭老總,毛主席給他寫了首詩——“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對于賀老總,則是贊譽他是“兩把菜刀起家鬧革命”。
同時,毛主席稱呼朱德、彭德懷,賀龍,一般不叫名字,而是叫他們“老總”。
那么,這背后有什么不同呢?
相較于其他元帥,這三位參加革命的時間較早,稱得上是先行者,并且革命意志堅定,即便是在最艱苦的時期,也沒有背叛。
最后就是這三人都是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建設者,能獨立拉起一支革命武裝。
朱德早年從軍,是蔡鍔將軍手下的干將。
早在中共成立之前,朱德就已經(jīng)跟隨蔡鍔參加過護國戰(zhàn)爭。
南昌起義中,朱德依靠自己的人脈資源,拖住了反動勢力的頭目,為起義贏得了時間。
起義失敗后,2.2萬的起義軍只剩下了800多人。
為了保住這僅存的革命火種,朱德帶著他們經(jīng)歷了“贛南三整”,鑄造出了新型人民軍隊的鐵血軍魂。
毫不客氣的說,這八百多人是中共武裝的最初起源,故而稱朱德為一句“朱老總”一點也不過分。
一代元勛彭德懷是一位個性特別鮮明的人物,他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威武坦蕩、謹慎果斷的軍事領導才能。
在革命早期,彭德懷畢業(yè)于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
1926年參加過北伐戰(zhàn)爭,也是國民黨的中層軍官。
彭德懷由于看不慣國民黨的腐敗無能,便于1928年加入了中共。
那時,中共的處境非常艱難。
武昌起義的失敗如同一幅長長的黑幕,籠罩著無數(shù)個共產(chǎn)黨員。
在黨組織的命令下,彭德懷和黃公略、滕代遠一道,發(fā)動了平江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
平江起義猶如春日的一記轟雷,震醒了國民黨反動派。
在革命低潮時期,開辟了湘鄂贛根據(jù)地,需要極大的勇氣。
后來,彭德懷帶著紅五軍在12月份,上了井岡山,壯大了中央紅軍的實力,成為中共武裝的一支攻堅力量。
不同于朱德、彭德懷,賀龍早年是逼上梁山的“好漢”,又是哥老會的頭面人物,屬于“一呼百應”的綠林英雄。
歸順國民黨之后,賀龍更是被封為二十軍長。
可是,賀龍卻看不上國民黨,認為國民黨士兵不過只是換了身皮的舊式軍隊。
1927年,白色恐怖籠罩整個中國。
在中共最危難的時刻,還不是中共黨員的賀龍毅然站在了中共一邊,交出了自己的軍隊,成為武昌起義的主力。
當時,賀龍直言:“我完全聽共產(chǎn)黨的話!要我怎樣干,就怎樣干!”
毛主席還評價他:“對黨忠誠,對敵斗爭堅決,聯(lián)系群眾。”
所以,日后每次見到賀龍,毛主席都稱一句“賀老總”,以示尊敬之意。
參考資料
《對黨忠誠的賀龍》 政工學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