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于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日前,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的贛州國際陸港,多式聯運貨物集裝箱裝運作業有序進行,貨場一派忙碌景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吳晶報道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要認真落實黨中央部署,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推進合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從2022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印發,到今年《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公布,再到此次會議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一步一個腳印。當前建設進展如何?有哪些重點難點?如何形成推進合力?記者對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相關負責同志進行了專訪。
全國統一大市場“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來,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何重要意義?
答: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近期,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對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作出全面部署。當前,面對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核心在于經濟循環暢通,而暢通的基礎就是統一大市場。通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有序流動、高效配置,建設強大而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
其次,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擁有超大規模且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一方面通過商品和服務的自由暢通流動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另一方面發揮市場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以超大規模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迭代升級,創造更多優質的供給引領和擴大需求,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福利水平,形成創新供給、擴大需求的良性循環。
第三,這是以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應對國際不確定性的需要。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國際經貿環境不確定性加劇,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呈現弱化趨勢。有了高效暢通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我們就可以有效穩定國內市場,辦好自己的事,牢牢把發展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記者:“縱深推進”意味著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將邁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目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展如何?
答: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部署,堅持破立并舉、先立后破,標本兼治、綜合施策,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持續完善市場基礎制度規則。出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印發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及其實施辦法、《關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制度的實施方案》等,工作方向進一步明確、規制要求進一步清晰。
二是不斷完善市場基礎設施。扎實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多式聯運,沿海港口和長江干線主要港口鐵路進港率超90%。深化全國船舶檢驗“通檢互認”,出臺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改革的若干舉措,推動“軟”“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202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為14.1%,比2023年下降0.3個百分點,市場循環效能有效提升。
三是打造統一的要素資源和商品服務市場。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推動傳統要素暢通流動,持續完善技術和數據等新型要素市場,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資源市場。進一步優化商品服務環境,拓寬異地異店退換貨覆蓋面,擴大異地就醫醫保直接結算范圍,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四是加快推動對內對外開放。加快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縮減至106項,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全面取消,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準入環境不斷優化。開展有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問題線索核查整改和典型案例通報,切實推動以查促改、以案促治。
總的看,隨著各項工作持續深化,全國統一大市場“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來,市場基礎制度規則進一步健全,市場基礎設施持續完善,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商品服務質量明顯提升,交易成本持續降低,超大規模市場集聚資源、擴大內需、激勵創新的作用更好發揮,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五統一、一開放”是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基本要求
記者:如何理解“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
答: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基本要求是“五統一、一開放”,即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統一市場基礎制度,這是市場機制有效運行的基礎。進一步強化高水平市場制度供給,既要持續完善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社會信用、質量標準等基礎性制度規則,在宏觀層面完善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頂層設計;又要在微觀層面強化制度剛性約束、推動破解規則碎片化困局,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統一市場基礎設施,這是打破地理阻礙、加快要素流動的基礎前提。持續推動各類市場基礎設施統一高效聯通,既要強化“硬聯通”,推動交通運輸跨區域統籌布局、跨方式一體銜接、跨領域協同發展,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效率;又要做好“軟聯通”,進一步暢通信息交互、豐富平臺功能等,著力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統一政府行為尺度,這是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的關鍵。推動把政府行為放在法律和制度的標尺下度量,既要科學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防止不當行政干預,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又要著力消除各類壁壘,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加快融入和主動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斷提高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執行協同性。
統一市場監管執法,這是市場運行秩序和資源配置效率的有力保障。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形成統一的監管格局,提升協同監管能力,既要加快執法標準和程序統一,完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體系,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又要積極適應市場發展變化趨勢,推動解決法律適用疑難問題,強化新經濟、新業態監管制度供給。
統一要素資源市場,這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內容,是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舉措。要聚焦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暢通要素流動渠道,豐富要素供給方式;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完善主要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要素價格機制,加強要素價格管理和監督。
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這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內在要求。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既不是搞區域自我小循環,也不是關起門來搞封閉運行的大市場,更不是搞對外隔絕的國內大循環。對內開放,就是要堅持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也要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區域壁壘和市場分割,做到全國一盤棋,暢通大循環。對外開放,就是要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有序擴大我國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加快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促進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更好聯通。
記者:當前,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有哪些重點難點?如何解決應對?
答: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成效與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相比還有差距,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仍然存在。主要包括:
一是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禁而不絕,有的地方將在本地設立法人主體作為申請扶持政策、開展業務的條件,有的限制企業遷移和退出,有的在招標中以技術標準、資質等名義搞“量體裁衣”。同時,不同地方監管執法標準、力度不統一,有的地方“逐利性”執法仍然較為突出。
二是市場設施聯通仍有堵點卡點,標準規范不協調,不同運輸方式之間標準不同、信息互聯不暢,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尚未真正實現,物流成本還有進一步下降空間,影響商品市場聯通水平。此外,公積金異地提取使用、醫療檢查檢驗結果跨地區跨機構互認的覆蓋面有待擴大。
三是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不健全,市場在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不夠,土地配置對產業優勢地區和人口流入地區保障不足,勞動力自由流動仍有障礙,技術、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基礎制度規則不完善,數據產權界定與確權安排不明確,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有效路徑尚不暢通,影響了要素高效配置。
四是統計、財稅、政績考核制度還不適應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要求,部分領導干部政績觀存在偏差。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積極落實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精神,按照“五統一、一開放”的要求,聚焦重點難點,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一方面,加快推動“五統一、一開放”。一是市場基礎制度方面,抓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等落地實施,推動修訂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等相關法律法規。二是市場基礎設施方面,打通物流、數據流,健全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提升多式聯運服務水平。三是政府行為尺度方面,持續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行為。四是市場監管執法方面,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統一執法標準和程序。五是要素資源市場方面,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建設統一的能源資源和數據要素市場。六是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方面,整治地方保護破除對內開放障礙,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另一方面,聚焦重點難點集中攻關。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規范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加強對中標結果的公平性審查;規范地方招商引資,加強招商引資信息披露;著力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暢通出口轉內銷路徑;持續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健全有利于市場統一的財稅體制、統計核算制度和信用體系;引導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完善有利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激勵約束機制。
堅持破立并舉,強化剛性約束,推動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
記者:在健全體制機制、完善制度體系等方面有哪些保障舉措?
答:一方面,堅持破立并舉,推動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堅持穩中求進,逐步推廣經營主體活動發生地統計,完善服務消費統計制度,盡快推動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穩步下劃地方改革落地。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情況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體系,推動完善地方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法治保障,推動建立或修訂社會信用、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另一方面,強化剛性約束,以更大監管懲戒力度推動政策落實。針對不當干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行為,健全有違全國統一大市場問題線索轉辦核查整改長效機制,適時對典型案例進行通報。持續完善行政處罰等裁量權基準,規范異地執法,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記者: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涉及方方面面,如何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推進合力?
答:對部門而言,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發揮好牽頭部門作用,強化統籌協調,推動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相關部門要立足職能主動作為,聚焦解決突出問題,推出一系列務實管用、可感可及的政策舉措。
對地方而言,各地要自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引導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找準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的定位作用和比較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防止各自為政、畫地為牢,避免搞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
對企業而言,要立足高質量發展和公平競爭開展生產經營,聚焦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強化創新驅動,切實增強核心競爭力,避免無序競爭和低價內卷。
對社會而言,要加強對黨中央、國務院相關部署的宣傳解讀,加強政策培訓,不斷凝聚社會共識。常態化征集和推動解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回應關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