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月9日凌晨,李富春因病逝世,享年75歲。得知這一噩耗,蔡暢悲痛欲絕,但她更怨恨自己為何沒有陪在丈夫身邊,陪他度過最后的時光。
在李富春的追悼會上,蔡暢面色蒼白,搖搖欲墜,前來祭奠的親朋好友們表情也十分凝重。就在這個時候,有人發現李富春和蔡暢的獨女李特特不在現場。
一番追問后才知,是蔡暢堅決不讓女兒送葬的,就連聶榮臻元帥出面勸說都沒用。這是怎么回事呢?
逃脫包辦婚姻,遇到一生摯愛
蔡暢1900年出生在湖南雙峰縣,是清朝著名將領曾國藩的后代。母親葛健豪雖然出生在封建時代,但卻有著剛強的個性。在接受到革命思想后,葛健豪賣掉自己的金銀首飾,只為讓自己和兒女們都有上學的機會。
蔡暢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夠上學都是母親爭取來的,因此她非常珍惜這次機會,每天讀書都很刻苦,一連跳了好幾級。在讀完高小后,葛健豪回鄉辦了一所學校并擔任校長,為了省錢,蔡暢轉到母親的學校,并擔任音樂和體育老師。
正當蔡暢專心讀書的時候,父親回來了。蔡父的思想非常老舊,認為女孩子就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等長大后找個好夫家。于是便私自接受地主家500元的聘禮,決定將蔡暢嫁給地主。
蔡暢知道父親將自己“賣”了后,猶如五雷轟頂。與此同時,葛健豪對丈夫的行為十分不滿,但她表面不動聲色,實則悄悄幫助女兒逃走。蔡暢在母親的幫助下逃到長沙,后來考入周南女校讀書,畢業后留校擔任體育老師。
期間,蔡暢的哥哥蔡和森與毛主席在長沙成立了新民學會。在他們的影響下,蔡暢接收到更加先進的思想,決定和他們走同樣的道路。
1919年,蔡和森組織留法勤工儉學,葛健豪借來600塊銀元,準備全家一起去法國。留學的生活是艱苦的,由于生活費有限,蔡暢一家每天吃的都是土豆和黑面包。但蔡暢對此卻毫無怨言,她享受讀書的時光。
課余時間,留學生們來到公園分析國內外的形勢,紛紛發表自己對救國救民的應對辦法。起初蔡暢很少發言,只是靜靜地坐在一旁傾聽。但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她在好友向警予的影響下,性格也變得大膽起來,并積極發言。
1920年,隨著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人也來到法國,蔡暢接受到的革命思想越來越多。不久后,她便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并于第二年轉為共產黨員。
令蔡暢萬萬沒想到的是,她會在法國遇到和自己相守一生的人——李富春。
蔡暢對女兒冷淡
蔡暢和李富春之所以能在一起,有一個人出了很大的力,那就是蔡和森。在蔡和森的幫助下,他們兩個漸漸向馬克思主義信仰靠攏,再加上有共同的理想,他們間的關系也越來越親密。
1923年3月,李富春和蔡暢在法國結婚,鄧小平是他們的證婚人。直到多年后,李富春仍記得結婚時的場景:“那個時候我們只喝了一點酒就完成了婚禮,小平同志還是我們的證婚人呢!”
結婚不久后蔡暢就懷孕了,起初她并不想要這個孩子,畢竟國內形勢格外緊張。但在丈夫和母親的勸說下,她還是留下了,后來生下一個女兒,起名為李特特。
1925年,李富春和蔡暢啟程回國,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中。他們兩個都是將事業放在首位的,所以沒有多余時間照顧孩子,只能將李特特送回湖南老家,由母親葛健豪照顧。直到1928年春,蔡暢才將女兒接到上海。
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上海也不是那么安全,他們需要通過經常搬家、改名換姓來保證自己的安全。在此期間,李特特沒有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有的只是母親的冷淡和生硬。
許多年后,李特特對此還記憶猶新,她說:
“當時媽媽和我說,我要經常改姓,總之不能姓李。小孩子都是非常好奇的,我就問為什么,媽媽對我說,小孩子不要問那么多。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一位叔叔家做客,叔叔夸我又懂事又能干。
我一時有些得意,為了證明自己真的很能干,便對叔叔說:‘我們經常搬家,每次搬家的時候,都是我幫爸爸媽媽收拾東西的。’叔叔聽后哈哈大笑,但媽媽卻一臉嚴肅,后來回家批評我說在外面不能多嘴?!?br/>
在李特特7歲那年,她跟著蔡暢出去辦事,看到一條漂亮的小裙子想要買,但卻被媽媽拉走了。李特特有些不高興,一直噘著嘴,蔡暢蹲下來耐心地和她說:“特特,咱們的活動經費有限,維持住基本的溫飽就可以了,不要追求什么物質享受,這樣不好?!?/p>
值得一提的是,蔡暢回家后親自給李特特做了一件花裙子。
1938年,李特特、毛岸青等中央領導的孩子被送去莫斯科國際兒童院。在李特特24歲那一年,她和一位俄羅斯小伙子結婚了,并生下一個混血兒。
蔡暢禁止女兒參加丈夫葬禮,為何?
1952年,李特特剛畢業就收到一封來自母親的信件:“特特,如今國家正是發展艱難的時刻,急需農業方面的人才,希望你能回國工作。”她毫不猶豫地帶著丈夫和兒子回國,并在農業科學院工作。
母女倆多年不見,按理說應該十分想念、疼愛才是,但蔡暢卻不一樣。不管是女兒李特特還是外孫李勇,蔡暢都一視同仁,不允許他們搞特殊,要自力更生。
李特特帶著孩子住家里的時候,蔡暢曾說:“這是國家分給我和你爸爸的房子,你居住的話需要每個月從工資里拿出一部分錢給我,作為你和孩子的生活費。”
后來李特特帶著李勇搬到單位居住,李勇每個月的學費和托兒所的費用也需要由李特特出,蔡暢從不會幫忙。
有一年冬天,李特特去北京郊區的農村工作,蔡暢見天氣寒冷,便讓警衛員給女兒送去一床棉被。
誰曾想警衛員送棉被的時候用了公車,這件事被蔡暢知道后,當即嚴厲批評了警衛員:
“讓你給李特特送棉被是我的私事,你怎么能用公家的車干私事呢?更何況被別人看見會產生多么不好的影響啊,你這樣讓百姓們怎么想我們呢?”
警衛員連忙說:“真是對不起,我當時沒想那么多?!辈虝硵[擺手,從這以后再也不讓警衛員給女兒或者外孫送什么東西了。
20世紀60年代,李特特生下女兒后前往原子彈實驗基地工作。她沒有多余時間照顧女兒,再加上知道母親也不會破例幫自己,便托人將女兒送到婦聯托兒所。
后來這件事被蔡暢知道,當即批評那位同志:“你是怎么把李特特的女兒送去婦聯托兒所的?是說了我的名字嗎?”那位同志連忙說:“沒有沒有,是組織見李特特同志困難,這才同意的?!甭牭綄Ψ竭@樣說,蔡暢才放下心來。
1975年1月9日,李富春因病逝世,享年75歲。得知這一噩耗,蔡暢和李特特悲痛萬分,然而令李特特更加痛苦的是母親不允許自己為父親送葬,就連聶榮臻勸說也沒用。
此時李特特想到了母親對自己說過的一句話:“我經歷了那么多的事,兒女情長早就被我磨平了?!崩钐靥叵胍苍S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母親才會對自己那么冷淡,才會這樣做把。
其實蔡暢之所以不讓李特特參加李富春的葬禮,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當時的時局不穩定,不讓李特特送葬也是為了她好;其次蔡暢不想讓更多人知道李特特的真實身份,不想讓她被特殊對待。
那么大家覺得蔡暢這樣做對不對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