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些年,有些西方國家對付中國的法子越來越不體面,也越來越沒底線,他們自己總說自家講究民主、自由、法治,可實際上卻用些像山賊綁票似的手段,想逼著中國讓步。
這跟他們自己吹噓的完全對不上,說一套做一套,為了達到目的,連這種不光彩的辦法都用,實在說不通。
中國工程師意大利被捕
三號意大利米蘭機場本來應該是一段歐洲度假的起點,卻成了33歲中國工程師徐澤偉的終點,他和妻子剛落地就被意大利警方逮捕,原因是美國在兩年前發出的國際通緝令。
美方列出的罪名多達九項,最高刑期可達77年,矛頭直指一個叫“HAFNIUM”的網絡攻擊組織。
表面上看,這是一次國際聯合打擊網絡犯罪的行動,美國方面指控徐澤偉在2020年至2021年間,參與入侵了超過六萬家美國企業和機構的郵箱系統,甚至黑進了得克薩斯大學一位免疫學教授的郵箱。
美方拿出了一堆所謂的證據:網絡日志、聊天記錄、服務器IP,一切都指向他是一個國家級的網絡黑客,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
但問題是,如果徐澤偉真的是頂級黑客,他為什么能在中國以真名工作,還光明正大出國旅游?
這案子之所以不一般,關鍵是他的真實身份 ——中國積塔半導體的IT主管,手里管著28納米車規芯片的生產系統維護,這活兒可不是隨便誰都能干的。
這個崗位雖然聽起來不起眼,但在中美科技競爭背景下,它的位置卻非常敏感,積塔半導體是一家國有企業,主攻方向正是中國目前急需突破的車規級芯片。
這種芯片專用于汽車電子,美國一直拿它卡中國脖子,可現在中國車規芯片占了全球 15% 的市場,直接讓德州儀器這類美國大公司坐不住了,威脅到它們的地位。
所以,從根本上看這起所謂的“跨國網絡黑客案”,本質可能并不是一場單純的刑事追捕,而更像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科技獵人行動”。
目標并不是要懲治一個已經“退圈”的網絡工程師,而是要拔掉一顆關鍵的“中國芯”螺絲釘,削弱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攻堅進展。
徐澤偉的被捕讓人們看清了一個趨勢:在技術競爭激烈升級的當下,所謂的“國家安全”,可能已經不再只是防黑客、防間諜,更可能變成了一種用來阻擊對手科技人才的手段。
中國的反擊
就在徐澤偉在意大利被捕的同一時間,中國也迅速做出了回應,不過方式卻極為安靜、精準,甚至帶著一絲冷峻。
上海那邊,茅晨月突然接到通知,說她暫時不能離開了,護照也被收走了,警方說了,因為她跟一起刑事案件有關系,得留下來配合把事情查清楚。
這人不簡單,身兼美國富國銀行董事總經理,還是國際保理商聯合會現任主席,她主導的業務攤子鋪得極大,特別是中美之間的保理金融流通,她就是關鍵的核心環節。
她弄的人民幣和外幣共管賬戶系統,撐著富國銀行亞太區百分之六十八的保理業務,涉及的錢有17億美元,說白了她就是美國金融資本在中國的關鍵開關,說開就開說關就關。
北京這一步棋下得又穩又狠,選人精準得幾乎不像是巧合,用一句話總結就是:你動我的科技骨干,我就掐你的金融命脈。
中方給出的理由也毫無漏洞,“依法辦案”,茅晨月的賬戶系統存在合規問題,需要她本人配合調查,這種說法完全站得住腳,是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司法行為。
美國即便知道這背后的“含義”,也沒有辦法用外交途徑施壓,因為在法律上它挑不出任何毛病。
這次行動沒大張旗鼓,也沒發火喊話,卻準準戳中美在華金融的痛處,富國銀行這邊,茅晨月被限制出境,等于抽走他們在華最關鍵的業務支柱,資金鏈一下斷了,業務幾乎停擺。
中方的意思很明確:既然你能跨國抓人,我也有辦法讓你的金融系統感受到真實的疼,這不是簡單的反擊,而是一種冷靜、對等、而且極具殺傷力的戰略動作。
這事兒既不會讓國際規則偏向美國,還能狠狠敲打下對方 ——以后再想動中國的核心人才,可得好好掂量掂量,別亂來。
精英成國家籌碼
徐澤偉和茅晨月的遭遇,像一記重錘砸碎了“人才無國界”這句全球化時代的金科玉律,在大國博弈越演越烈的今天,個人的專業能力不再只是自己的職業資本,而是被國家當成戰略資源來使用和防備。
你身上的技能和職位可能會為國家爭光,也可能讓你一夜之間成為“靶子”,今天的風險不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在哪個位置上”。
徐澤偉懂技術,在美國看來就是個 “科技威脅”;茅晨月干金融的,正好成了中國精準反擊的 “抓手”,想出手時就能用得上。
他們都不是普通人,但他們也都成了大國對撞中的“工具人”,他們的自由和命運,不再掌握在自己手里。
更令人警覺的是“國籍模糊化”的趨勢,茅晨月雖然是美國公民,卻因她是華裔、又在中美金融合作中扮演關鍵角色,最終還是被中國“請”留下來了。
護照的顏色已經不是安全保證書,真正決定你能不能自由行動的,是你在產業鏈上的“分量”。
對于跨國公司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噩夢,以前做風險評估,看看市場風險、法律風險就差不多了,現在你得把地緣政治的地圖攤開來,一寸一寸比著看。
你派誰去海外出差,什么時候走,去哪個國家,在哪個行業工作,都可能直接影響整家公司是否還能正常運轉。
目前徐澤偉的引渡還在意大利拖著,茅晨月則繼續在中國“協助調查”,他們的命運不再取決于證據是否充分、律師是否夠厲害,而是看中美兩國怎么“拉扯”。
他們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談判籌碼”,是一種新時代下的人質交換,這一切標志著一個新階段的到來:在這個階段,技術專家和金融高管的專業能力,不再只是資產,而也成了枷鎖。
你越是關鍵,越是有價值,就越可能被“精準定位”,對于每一個身處敏感行業的人來說,這都是一個重要提醒:不要只把自己當成公司員工、技術骨干,更要清楚自己在國家博弈中的“戰略位置”。
理解這一點,是活下去的前提。
參考資料
1.外交部:涉及刑案,茅晨月女士暫時不能離境.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